艾子遊於郊外,弟子通、執二子從焉。使執子乞漿於田舍。有老人映門觀書,執子揖而請。老父指卷中「真」字問曰:「識此字,餽汝漿。」執子曰:「真字也。」父怒不與,執子返以告。艾子曰:「執也,未達,通也,當往。」通子見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兩字也。」父喜,出家釀之美者與之。艾子飲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復如執之認真,一勺水吾將不得吞矣。」 ,,,,,,,,,,,,,,,,,,,,,,,,,,,,,,,,,,,,,,,,,,,,,, 艾子到郊外遊玩,名為通(通達)和執(固執)的兩位弟子隨侍在側。他命名為執的弟子到田舍討一杯水。有一位老者在門邊看書,名為執的弟子向老者問候並說明來意。老者指卷中「真」字問曰:「認識這個字,就給你水。」執說:「是一個真字。」老者很生氣的說他答錯了,不肯給水。執要不到水 只好回來向老師說明經過情形。艾子說:「執沒達成任務,通,你去試試看。」通去見老者,老者提出同樣的問題。通說:「這是『直八』兩字啊。」老者很高興,拿出家釀的美酒給他。艾子飲了美酒說:「通,真聰明啊,假如也像執那麼不懂變通,我連一杯水都喝不成了。」 ,,,,,,,,,,,,,,,,,,,,,,,,,,,,,,,,,,,,,,,,,,,, 做人的要件是要臨機應變,而非固執不懂變通。鄉下田舍翁識字不多,誤以為「真」字是「直八」二字,執說:「是一個真字。」老者自然很生氣,以為執是騙他。艾子舉這個例子說明變通的重要。 有個故事說「兩個人為了一群羊的數量吵起來了,一個說是23隻 ,另一個說是24隻 。後者把羊排成4隊6行,說是24隻 。前者不會計算,還一個一個的數,結果還是23隻。兩個人繼續吵架,後來都同意找縣老爺去評理。老爺聽後,判定說23隻的人有理,把說24隻 的人打了一頓板子。前者很高興的走了,後者在心裡狠狠的罵老爺是貪官、昏官。老爺當然知道他不服氣,就問他:知道為什麼打你嗎?被打的人回答說:不知道。老爺說:他連四六都不懂,你還跟他較什麼勁?這樣活一輩子,還不把你累死呀?說24隻羊的人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一個更重要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真心的『謝謝老爺』。」 做人固然要有原則,但是有些時候,面對不可理喻的人,在利他而不害己的原則下,不妨變通的退一步路。有人認為這是鄉愿的做法,其實,當你面對一個死要面子(或水準很低)的人,有理講不通,如果堅持「真理」,可能最後只落得一個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