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17, 2021的文章

香蕉共和國

香蕉共和國(英語:Banana Republic)是某一種政治及經濟體系的貶稱,特別指那些擁有廣泛貪污和有強大外國勢力介入及間接支配之國家,名字的由來是這種國家通常是依賴出口如香蕉、可可、咖啡等的經濟作物。有關形容詞也應用於具裙帶資本主義色彩的資本主義國家。 名稱來源 背景 「香蕉共和國」最初是指宏都拉斯、瓜地馬拉等經濟命脈在美國聯合果品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和標準果品公司(Standard Fruit Company)控制下的中美洲國家。 香蕉作為熱帶水果,南北戰爭(1861一1865)後日漸受到美國人喜愛,當時距離美國最靠近的適宜種植地是牙買加等加勒比海地區,然而供不應求的局面,註定了種植地的西移。19世紀下半葉,美洲地區諸國追求發展,諸國爭建鐵路。其中1871年時,即有美國鐵路企業家亨利•梅格斯在哥斯大黎加鋪設首都聖荷西至東部港口檸檬港的鐵路,當時該工程交付其侄兒基斯•梅格斯負責,幾度波折後,基斯拿下了99年的鐵道經營權,並取得鐵道週圍80萬英畝免稅土地種植香蕉。基斯在1890年鐵道建竣前,即已開始種植香蕉,出口美國東南部地區。不久後這些水果比起鐵路還要賺錢,這美國商人因持有大片土地種植香蕉而發跡,最後甚至還娶了哥斯大黎加前總統之女為妻。 1899年時,基斯已經全面壟斷中美洲的香蕉事業,但同年卻因紐約突發的財務事件而面臨財務危機。當哥斯大黎加政府與當地的本土精英奔走相助也無法解除其危機時,基斯不得不與其競爭對手,安德魯•普雷斯頓主導的波士頓果品公司談判合併事宜,以解決其財務危機。 1899年3月30日,兩家公司由是合併為聯合果品公司。波士頓果品公司稱霸加勒比海地區並主導了美國東北部的香蕉市場,兩家公司合併以後,互補長短,規模日益擴大。基斯繼續按照以「鐵道換土地」的不平等模式,在中南美洲擴張,陸續在巴拿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厄瓜多開闢一座又一座的香蕉園。 1870年之前美國人並不認識香蕉,然自該鐵路建築後的28年內,美國共消費了1,600萬串香蕉,到了1899年,洛杉磯時報稱拉丁美洲是「山姆大叔的新果園」。香蕉產業使得美國人日漸掌控拉丁美洲後,甚至反過來變成了他們必須掌控拉丁美洲的理由。1898年美西戰爭以後35年間,美國軍事干預拉丁美洲事務高達28次。如1912年,美國入侵宏都拉斯,讓聯合果品得以建

讀張曉風《玉想》有感

久聞名作家張曉風的大名,卻一直沒機會讀到她的大作。近日在網上亂逛,巧遇她的《玉想》,讀後心得是果然名不虛傳,內文精彩無比,觀點獨特,文字犀利,不由得嘆為觀止。 首先,這文章的題目便與眾不同,由於全篇都在談關於玉的種種聯想,她以《玉想》兩個字為題簡單明瞭的表示,果然文字功力深厚。 全篇分為10個小題,作者學養豐富,文中旁徵博引了若干故事,在在顯現了作者的博學多聞。例如: 1.她提到「中古世紀有齣質樸簡直的古劇叫《人人》(Every Man),死神找到那位名叫人人的主角,告訴他死期已至,不能寬貸,卻准他結伴同行。人人找『美貌』,『美貌』不肯跟他去(人過世之後,美貌消失不見)人人找『知識』,『知識』也無意到墓穴裡去相陪(人過世之後,知識消失)不見,人人找『親情』,「親情也顧他不得(人過世之後,親人無法相伴)……。 2.早期的字書解釋玉,也只說:「玉,石之美者。」原來玉也只是石,是許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脫穎而出的那一點靈光。正如許多孩子在夏夜的庭院裡聽老人講古,忽有一個因洪秀全的故事而興天下之想,遂有了孫中山。又如溪畔群童,人人都看到活潑潑的逆流而上的小魚,卻有一個跌入沉思,想人處天地間,亦如此魚,必須一身逆浪,方能有成,只此一想,便有了(蔣介石)。結論是「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遊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 3.靜安先生釋《紅樓夢》中的玉,說「玉」即「欲」,大約也不算錯吧?《紅樓夢》中含玉字的名字總有其不凡的主人,像寶玉、黛玉、妙玉、紅玉,都各自有他們不同的人生欲求。只是那欲似乎可以解作英文裡的want,是一種不安,一種需索,是不知所從出的纏綿,是最快樂之時的淒涼,最完滿之際的缺憾,是自己也不明白所以的惴惴,是想挽住整個春光留下所有桃花的貪心,是大徹大悟與大棧戀之間的擺盪。 另外有頗多的金句,例如: 1.「玉則像愛情,一個女子能贏得多少愛情完全視對方為她著迷的程度,其間並沒有太多法則可循。以撒辛格(諾貝爾獎得主)說:『文學像女人,別人為什麼喜歡她以及為什麼不喜歡她的原因,她自已也不知道。』 2.「玉是既入於生活也出於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與出塵,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過日。」 3.「懂太難,能疼惜寶重也就夠了。」 4.「愛玉這件事幾乎可以單純到不知不識而只是一團簡簡單單的歡喜。像嬰兒喜歡清風拂面的感覺,是不

玉想 張曉風

玉想 張曉風 ⒈只是美麗起來的石頭 一向不喜歡寶石——最近卻悄悄的喜歡了玉。 寶石是西方的產物,一塊鑽石,割成幾千幾百個「割切面」,光線就從那裡面激射而出,勢凌厲,美得幾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來。我知道自己無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過至少可以決定「我不喜歡它」。讓它在英女王的皇冠上閃爍,讓它在展覽會上伴以投射燈和響尾蛇(防盜用)展出,我不喜歡,總可以吧! 玉不同,玉是溫柔的,早期的字書解釋玉,也只說:「玉,石之美者。」原來玉也只是石,是許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脫穎而出的那一點靈光。正如許我孩子在夏夜的庭院裡聽老人講古,忽有一個因洪秀全的故事而興天下之想,遂有了孫中山。又如溪畔群童,人人都看到活潑潑的逆流而上的小魚,卻有一個跌入沉思,想人處天地間,亦如此魚,必須一身逆浪,方能有成,只此一想,便有了……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遊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 ⒉克拉之外 鑽石是有價的,一克拉一克拉的算,像超級市場的豬肉,一塊塊皆有其中規中矩秤出來的標價。 玉是無價的,根本就沒有可以計值的單位。鑽石像謀職,把學歷經歷乃至成績單上的分數一一開列出來,以便敘位核薪。玉則像愛情,一個女子能贏得多少愛情完全視對方為她著迷的程度,其間並沒有太多法則可循。以撒辛格(諾貝爾獎得主)說:「文學像女人,別人為什麼喜歡她以及為什麼不喜歡她的原因,她自已也不知道。」其實,玉當然也有其客觀標準,它的硬度,它的昌瑩、柔潤、縝密、純全和刻工都可以討論,只是論玉論到最後關頭,竟只剩「喜歡」兩字,而喜歡是無價的,你買的不是克拉的計價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⒊不須鑲嵌 鑽石不能佩戴,除非經過鑲嵌,鑲嵌當然也是一種藝術,而玉呢?玉也可以鑲嵌,不過卻不免顯得「多此一舉」,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鐲子和簪(ㄗㄢ)笄(ㄐㄧ)的。至於玉墜、玉珮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絲繩的編結,用一段千回百繞的糾纏盤結來繫住胸前或腰間的那一點沉實,要比金屬性冷冷硬硬的鑲嵌好吧? 不佩戴的玉也是好的,玉可以把玩,可以做小器具,可以做既可卑微的去搔善,亦可用以象徵富貴吉祥的「如意」,可做用以祀天的壁,亦可做示絕的玉,我想做個玉匠大概比鑽石割切人興奮快樂,玉的世界要大得多繁富得多,玉是既入於生活也出於

到達羅馬之後,接下來呢?

「條條道路通羅馬」昰一句眾所周知的諺語,在過去專制威權時代,人心目中的願望就是能夠自己當家作主,換句或說,這時的「通羅馬」就是實行民主的意思。民主的可貴在於用數人頭替代砍人頭,免除了流血成河的慘狀。事實上,好不容易終於到達羅馬,接下來要如何繼續留在羅馬,才是值得深思的課題。每個國家「通羅馬」的困難程度固然不同,途徑與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目標卻全然相同。以上世紀90年代的東歐和東西德以及蘇聯為例,就可見證。 從專制到民主的過程,就如同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桂源鋪》所描述的情景: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寫的是一條小溪在群山萬嶺間奔流,好像被萬山阻擋了去路,以致於溪水日夜在山間中喧鬧不停。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然而溪水的向下奔流,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是無法抵禦的趨勢。當溪水終於流到前面山腳盡頭時,隨著平野逐漸的開闊,喧嘩的溪聲全都變成了堂堂盛大的流水,坦坦蕩蕩的流出前村去了。 民意如流水,執政當局如萬山阻擋流水,但是最終仍然讓流水留過山腳,「堂堂溪水出前村」,達成民主的理想。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到達羅馬之後,接下來又將如何? 人民覺得達成民主之後,就一廂情願的以為萬事解決了。楊萬里的《過松源漆公店》說得好: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不要以為溪水下嶺之後就沒有任何困難了,那只是騙大家的幻覺,讓大家空歡喜一場。只要是活在這世上,就必須要有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心理準備。例如,納粹德國的希特勒就是利用民主操縱國家,讓德國人民吞十二戰失敗的苦果;又如有將近半數美國民眾將票投給1個無視科學、不採取基本防護措施保護國家的總統,也有部分民眾宣稱不戴口罩是個人權利。 美國川普總統利用川粉進佔國會大廈的行動讓美國陷入全國分裂的尷尬狀態,雖然暴動終究會平息,卻埋下總統分裂國家的可怕回憶,並在全國播下「民主有害」的不信任感;加上鋼鐵川粉製造的暴力螺旋,正將美國帶離軌道,並讓另一批沉沒的美國民眾對民主制度感到失望。諷刺的是,當國會議員暫避川粉其鋒,川粉遊蕩國會大廈內部之際;川普卻什麼都沒做,只是透過電視看著自己引發的亂局。儘管川普隨後呼籲粉絲快回家,還發表政權會有秩序的交接;但相較於日前「黑人的命也是命」期間,政府動用大批警力「維持秩序」,這

小人物的沉思

在我小時候,每個身為中華兒女的人都被家長賦與重大的期望:要有出息,要成龍成鳳,耀光大門楣,要光宗耀祖,要達成家長自己沒能達成的願望。讀書要名列前茅,不愛讀書好像就讓家長在親朋好友之間沒面子。要「為往聖繼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換句話說,那時每個小孩的生命不是為自己的快樂和幸福而生存,而是承擔著實現家族或家庭的榮耀而活。 活到我的年紀,看到許多當年很會唸書,讓家長引以為傲的人大多都出國留美,然後美國成家立業,父母年老的時候反而是成績不好,留在台灣的子女在照顧,這件事讓我若有所悟,覺得十分可笑。 多年以來,我一直都在為「人生的意義」之類的問題所困擾,也曾經上網找尋這類問題的答案,所得到的解答都是哲學式的討論,那些理論對我全然沒有幫助。有一次,某位朋友告訴我,我之所以會有那樣的問題,其實是吃撐了沒事幹所致,如果忙一點,做事都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亂想。這答案讓我當時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每個人從出娘胎開始,就注定開啟一段從搖籃走向墳墓的時間列車。我們人生的各種努力,設訂計劃,一步步向前,其實是把自己困在一種被時間推著往前走、持續累積、多苦少樂的擺盪之中。到底人活著幹什麼?有人說:「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絕大多數的人遲早會落入沒有一個人記得的境地,只有絕少的人會經由「立德、立言和立功」的三不朽而為後人所牢記人生只有一次,為什麼我們不能拒絕承擔那些長輩們的期望,單純做個平安快樂的小人物? 記得小時候曾經念過蔣介石所留下的兩句話:「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還是給了我一些人生的意義的概念。透過生命的代代相傳,或許會有某地的某人為世人提出增進生活便利的新構想,例如愛因斯坦的父母並沒能知道他們的孩子提出震驚世界的「相對論」,而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父母的存在,就不會有愛因斯坦的誕生。或許有人說:「菸點到最後會變成煙灰,人也一樣。」人活著值得嗎?其實答案就在人的生命歷程裡,肉體雖然會衰老逝去,但有許多價值仍在世間流動著,就像愛迪生死後點亮了全世界、萊特兄弟死後也賦予了人類翅膀,讓我們可以實現飛翔的夢想! 身為小人物,既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也沒有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壯志,也從來沒有「為往聖繼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願。戲劇界流傳一句名言:「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台灣劇場之父李國修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