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4, 2021的文章

慧眼獨具看《金瓶梅》

慧眼獨具看《金瓶梅》 提起《金瓶梅》,一般人的直覺反應是它是一本色情書,必須是慧眼獨具的人才能從中讀出與眾不同的感受。小說家侯文詠就是這樣一個超智慧的讀者,他借自己的心得寫成一本名為《沒有神的所在》的書,讓我讀到金瓶梅的另一個層面:思考「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 侯文詠的序文是這樣寫的: 作者序 我很難形容閱讀《金瓶梅》時那種被撼動的感覺。似乎隨著年紀、眼界增長,內心撼動這種感覺愈來愈難。但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我卻重新經歷了一次年少初次讀好小說時的震撼──著迷、讚歎、眩惑與不可自拔。一本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古書,竟帶我重溫青春年少的閱讀悸動──甚至是更加劇烈的衝擊,這種神奇的魔力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代早就讀過這本書了。那時班上有位同學帶來了未刪節版的《金瓶梅》,被同學當成香艷刺激的禁書私下傳閱。可以想見,以當時十六、七歲血氣方剛的年紀,我的《金瓶梅》閱讀除了性愛與背德這些聳動情節外,大部分的其他細節幾乎是在囫圇吞棗的情況下消化完的,以致於在那以後的二、三十年間,我對於《金瓶梅》的印象一直是帶著情色意味的浮光掠影。 想起來,如果不是因緣際會,我可能會一直停留在年少時膚淺的印象裡吧。這個刻板印象,一直要到四十多歲重新細讀《金瓶梅》,多出了一些閱歷與新的平和之後,才有能力把閱讀的注意力從性愛、背德這些情節中解脫出來,發現其間隱晦卻又綿密的連結,於是才有了更多的發現,以及一波又一波隨之而來的震撼。 不像中文世界裡面其他的經典小說對「價值」的嚮往──諸如《水滸傳》之於俠義情誼,《西遊記》之於佛國的理想世界,《三國演義》之於天下一統,即使憤世嫉俗的《紅樓夢》都追求至情至愛──《金瓶梅》描述的是一個不相信任何價值的世界。在這個位於運河旁商業鼎盛的通河縣裡,從主角西門慶到他的朋友、親戚、妻妾、傭人……每一個人活著沒有什麼形而上的理想,也沒有人在乎什麼生命的意義,大家追求的無非只是吃吃喝喝、性愛玩樂、發財賺錢、爭寵鬥妍這些世俗慾望。《金瓶梅》提出了一個很簡單、根本,但卻又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 從傳統的文化觀點來看,那樣的人生或許沈淪、墮落,可是在《金瓶梅》的世界裡,邏輯恰好相反。蘭陵笑笑生先帶我們進入一個理性熱鬧的表像世界

拒絕五種公主病特質行為

男女之間—拒絕五種公主病特質行為 《台灣新生報》 作者文/大醫院小醫師網站 站長吳嘉興 – 2015年6月15日 上午12:00 越是公主病,就越不會在朋友聚餐中說自己擁有公主病特質。就好像真正的大男人,也不會從自己口中說出自己是大男人的事實一樣。剛談戀愛時,沒人一開始就知道另一伴的個性,以下統整出六種公主病特質,提供擇偶上的參考。 第一、使喚。造就這種個性的家庭,大多來自父母過於寵愛,又或者家中有弟妹者。從小父母親對她呵護有加,捨不得讓她做半點事,又加上若有弟妹,憑藉著姊姊身分,只要動嘴,其他事情就會有人幫她完成。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之下,延續著談感情階段,自然的這個使喚對象就變成了另一伴。若要讓自己避免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先觀察對方與家人的互動情況。 第二、花不是自己的錢。每項支出,大部分都不是由自己買單。自己家人或是另一伴若沒有出席的活動,好比像是同學聚餐、朋友活動等,才會讓自己從皮包中拿出錢來。除了這些之外,買衣服、租房子、保險費等,凡一切關乎到花錢的部分,都是由家人及另一伴買單。感情方面,長期下來,另一伴的戶頭也永遠只會無限期的遞減甚至歸零的情況,而公主病的她,也不會心痛,甚至還會覺得這是應該。想要避免讓自己成為冤大頭,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對方的花費,是否都是父母承擔。 第三、不做家事。同居才會遇到的情況。兩人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理當家事兩人共同來分擔。但身為公主病的她,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做家式的繁瑣事情,自然淪落到另一伴的身上。要離開這種悲慘的情況,首先就是要看對方在家裡是否會做家事。 第四、面子。出門在外,男人需要的是面子。當然有公主病的他也深知這個道理。但回到自己的家中,卻不是這種情況。頤指氣使呼喚另一伴做那個做這個不說,更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前,直嚷著對方如何又如何的對待,一一翻開陳年往事,甚至是不留情面的,說對方的不好。身為男人,面子裡子,全在對方家庭中,蕩然無存。擺脫這種情況,第一步就是交往時,多與對方家人互動,了解是否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第五、家庭財勢雄厚。要養成公主病的家庭,起因在於金錢。龐大的金錢撐腰,致使個性養成。儘管家庭不是很有錢,也無須受這樣的對待。應儘早離開才是。 以上幾點,都是最令人受不了的公主病特質。大醫院小醫師婚友社專業月老表示,避免選擇到有公主病的另一伴,前提就是自己一定要多聽、多看、多了解。參加交友

郑板桥题匾斥盐商

郑板桥题匾斥盐商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为了体察民情,经常一个人下乡察看。一天,他又一个人外出走访,归来时天已黄昏。走到西关,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婆,仍然在街头叫卖纸扇。郑板桥便走了过去,老太太苦苦哀求他买把扇子,郑板桥和蔼地问她家住哪里,家中还有何人。老太太哭着说:“我家住东门外,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儿子。他爹死的时候,借了盐行齐老板一副棺材钱。盐商逼着还债,还不上债,老板就强逼着我十三岁的孩儿给他起早贪黑地挑盐,活活给累死了。如今只剩下孤身一人苦挨日月。” 听了老太太的话,郑板桥很难过,忙掏出八吊钱,买一把扇子。他又把老太太余下的扇子画上画题上字,吩咐说:“明天你拿这些扇子去卖,价钱要高一点。”第二天,老太太将信将疑地拿着扇子在街上卖,有个书生从她面前走过,发现了扇子上郑板桥的字画,高兴地喊了起来,惊动了满大街的人,那些扇子眨眼工夫被抢购一空。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潍县城,那个姓齐的盐商听说后,便想叫郑板桥给他题个匾,挂在门口,借此使门户生辉,招财进宝。一天,他在门口巧遇郑板桥,便死皮赖脸地要请郑板桥题字。郑板桥便给他写下两个字:“斋读”。 齐老板像得了宝似的,立即请人将那两个字做成镏金匾额,悬挂在盐店的大门之上。有个秀才从这儿走过,看着那块大匾笑了起来,齐老板赶忙问:“你看这匾为什么笑呢?这可是郑板桥大人题的字,天下难寻。”秀才说:“我不是笑字,而是这两个字的含义让人发笑。'斋'字拆开是'齐(齐)''小'两个字,'读'字拆开是'卖(卖)''言'两个字,连起来就是'齐小卖言(谐音盐)'。” 齐老板这才明白,这两个字是字谜,自己原来受了郑板桥的奚落。气得他当即拿了棍子要捣掉大匾,秀才说:“这可是父母官所赐,你捣了,可要吃官司的。”齐老板无奈地丢掉棍子,狠狠地说:“想不到我齐老板吃了郑某人这个哑巴亏。”此事在县城传颂开来,人们拍手称快,都说郑大人这个匾题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