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3, 2011的文章

二十年後你會比現在更幸福嗎?(轉載)

記得小時候,我很憧憬長大。因為我覺得等長大了,父母就再也管不著我了。可以想喝汽水就喝汽水,中午想不睡覺就不睡覺,那一定很幸福。等我真的長大,父母也的確管不著了,可是當初認為的幸福並沒有到來。 因為,雖然沒有人再管我喝汽水,但我發現當初那個理想太微不足道。而且,在得到這個微不足道的自由的同時,又有了新的更大的不自由。比如說:八點上班,哪怕遲到5分鐘,老闆也要給臉色看。而且那個臉色,比小時候父母的難看得多。 於是,我反而開始懷念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生活,覺得那似乎才是幸福。同時,又開始了新的憧憬:什麼時候才能實行彈性的工時,那一定是很幸福的,可以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再不用被鬧鈴驚醒好夢,再不用連臉都不洗,牙沒刷,就往辦公室狂奔。 若干年後,終於實現了彈性的工時。不僅如此,隨著自己混成資深人員,可以想幾點上班就幾點上班,哪怕在家辦公也沒人說你。可是我發現,當初期望的幸福又跑得無影無蹤。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鬧鈴,早上也沒了睡懶覺的福氣。甚至天不亮就醒來,無所事事的瞪眼到天明。雖然沒人再要求你,可是按時起床,工作卻成了習慣,彈性工時與幸福哪有什麼關係! 回憶幾十年的工作經歷,我還發現,每換到另一個單位時,都會有一個感覺令人討厭的主管,往往都會找我的麻煩。於是,每每總是希望這個主管調走,並固執地認為:只要這個人調走,工作就會很開心。有幾次,他不走我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是,每一次都會發現,無論到哪,各形各色的和我作對的主管都如影隨形。於是又開始憧憬:哪天媳婦熬成了婆,到我能說了算,不用再受主管的氣,那一定很幸福。 若干年後,終於熬出了頭:自己當上高級主管,可以頤指氣使,讓別人看我的臉色了。可是我發現,當初渴望的幸福還是沒有來。因為,雖然沒有人再對你說三道四,但是,怎麼什麼責任都要我負,大事小情都要我拍板,心怎麼這麼累呢?而且,周邊的人怎麼都變得如此虛偽,自己放個屁,別人都會說香。 於是,天天開會,應酬,聽匯報,佈置工作,忙得像個陀螺一樣的我,又開始新的憧憬:哪天能夠活得悠哉遊哉,不用再管那麼多事,想釣魚就釣魚,想打牌就打牌,不用再看那麼多虛偽的面孔,聽那些肉麻的假話,看那些枯燥的檔案,那才是幸福。 光陰似箭,轉眼退休了,真的再沒有人要我負任何責任,當初煩人的電話也不再打來,門庭也真的冷落到鞍馬稀,所有時間都屬於

「山窮水盡」的沉思

「山窮水盡」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根本無路可走了。其源頭出處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來自南宋陸遊的〈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詩裡的「山重水複」意思也是一樣的。這裏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山重水複」是一座山連接一座山、一條河又一條河,在其連接處,看似沒有了,卻有另一座山、另一條水出現了,這才是「疑無」,而實實在在卻有了。這句合情合理的美妙意境卻被《千家詩》抄錄時卻錯訛成:「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於《千家詩》的流傳較廣,因而後人比較通用的是「山窮水盡」。 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第二種說法較少人知道,是在北周庾信所寫的〈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文中就用了「山窮水斷」來形容路到了盡頭。原文為「保定三年,授都督羅州諸軍事、羅州刺史,仍領金州兵馬,應接上庸公于文谷路,溪澗崢嶸,岩崖豁險,山窮水斷,馬束橋飛,中垺既開,雙城即款。」「山窮水斷」指「深不見底的山谷,高聳的斷崖,人馬皆無法前進,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 其實,說到「窮」,易經繫辭上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說法。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天無絕人之路,如何因應,全然繫乎當事人的一念之間。「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疑為陷入絕境的人提供了一線希望之光。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唯有當我們遇到置之死地的狀況時,那份蘊藏心中的能量才會「傾巢而出」,進而化不可能為可能。換句話說,唯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不灰心、不喪志,意想不到的機會就將奇妙地來臨。在人生某種境遇中,換一種角度思考,去除「我執」,往往突然眼前一片光明。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與這幾句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看來絕無生機之時,一些不可能想到的創意和點子就會跑出來,讓我們得以起死

賞析「月下待杜鵑不來」的嘗試

去年(2010)費玉清發行一張新專輯「天之大」,其中第一首主打歌「月下待杜鵑不來」,竟然是名詩人徐志摩的作品。上網查資料,發現它發表於1923年3月29日《時事新報•學燈》,距今已經有88年之久。這首新詩的浪漫詞句與费玉清清醇嗓音的结合,别有一番濃郁情感,令人回味久久。 坦白說,如果沒有費玉清的專輯將它選為歌詞,我完全不知道徐志摩寫過這麼一首詩。其實徐志摩的新詩如「偶然」和「再見康橋」都是由於被編成歌曲之後,歌曲的優美旋律讓人們反覆的傳唱而成名。相信這首「月下待杜鵑不來」也不會例外。 「月下待杜鵑不來」的原本詞句如下: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月兒,你休學新娘羞,把錦被掩蓋你光豔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聽她允許今夜來否?   聽遠村寺塔的鐘聲,像夢裡的輕濤吐復收,   省心海念潮的漲歇,依稀漂泊踉蹌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   風颼颼,柳飄飄,榆錢斗斗,   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正如莫札特,隨便一揮手,一首動人心弦的美妙旋律就自他的筆下流瀉而出。我覺得徐志摩這個人就是「有些人生下來是注定要寫作的」這句話最大的註解。徐志摩的詩作在感情的宣洩,意境的營造,節奏的追求以及形式的探究等等諸方面,都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啟迪,體現其特殊的美學價值。在他的腦袋裡,似乎隨時都能知道怎麼去組織中國難以數計的文字,將其組裝為美麗的意境。他把橋影在水中的波紋想像成為螺鈿上的細紋,月光被雲影遮住形容為「害羞的新娘,以錦被掩蓋著美豔的臉龐」,遠處鐘聲的盪漾,像夢裡的輕濤吐復收,心海念潮的漲歇,像是漂泊踉蹌的孤舟! 這首新詩的真正背景我並不了解,但是由其中一句「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可以推測大概是徐志摩夜半睡不著,覺得孤單,懷念起,或希冀者某一個人在身邊,或者與伊人相約,月下相見,伊人因故未現,心中感到無限遺憾,一時靈感湧現,成就了這首詩。 這首詩歌既然是徐志摩在1923年寫的,當時26歲,他想起的生命中的女人大概是林徽音,看著這首詩彷彿可以看到徐志摩當時陪伴在身邊的每個景色,雖然外在是靜的,畫面裡的主人翁心裡卻是頗有波濤。 詩的開始述說著等待的心情,站在橋邊看著橋影在水中的倒影,細數著波紋,他等待的時間久了,連石欄的青苔都有了溫度,而心坎卻因等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