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的宋詩 宋朝無論是疆域或國勢都無法與唐朝相提並論,尤其是南渡之後,更是如此。唐時那些北方人,往往無酒不歡,唐詩的氣勢雄壯威武,而宋朝人就沒有這種氣魄。因此,詩流傳到宋的時候,似乎已經走到末路。然而,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方人心思細膩,詩人們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全部會融入進作品中,從而也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更加的獨特,也更加的優美,所以比起唐詩來,也就多了那麼一層深刻的哲理。所以,詩評家有「唐詩重意,宋詩尚理。」的結論。 西方的新文學理論主張當作者完成其作品之後,就如同「死亡」。讀者在閱讀該作品時「作者或許無此意,但是讀者未嘗不可做此想。」中國歷代的詩詞,有許多首都有「同一首詩在不同的人心裡也許有不同的解釋。」宋儒朱熹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學問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的多首詩詞讀起來都有一詩多義的樂趣。例如 《吳山高》 行盡吳山過越山,白雲猶是幾重關。 若尋汗漫相期處,更在孤鴻滅沒間。 一種解讀的方式是將該首詩當成游山行旅無窮無盡,難窥真容的心得或感受,「非常努力的爬過吳山和越山,卻發現白雲仍然像關卡一般,落在前方。如果想要到達與汗漫相約相遇的地方,更是在遙遠看不到的遠方。」另一種解讀是將該首詩視為將個人探究真理的經歷與樂趣,以詩的形式與人含蓄分享:說自己博觀约取,轉益多師,更是勉励自己要戒驕戒躁,锲而不舍,直至参透世间奥妙。 朱熹也曾用美好的詩來將心中感悟加以描繪,其中流傳最深遠的是《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照字面來解讀,這是一首游春詩:「某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到泗水的海濱遊玩,一眼望不盡的風光非常清新;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然而有人說這首詩是哲理詩,因為泗水當時為金人所占領,朱熹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朱熹從孔孟之書中,尋覓到了美不勝收的風物,可以以一「新」字形容其不盡欣喜。這「萬紫千紅」豐富多彩,都是春風吹拂所致啊,而這聖人之道便是春風,催發生機、點染人間。所以,一旦領會掌握此等大道,則心中豁然開朗,新意無窮。 朱熹還有《觀書有感》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