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9, 2021的文章

蘇東坡從甜到甘的人生

蘇東坡從甜到甘的人生 蔣勳/文 蘇東坡在最落難的時候,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寫出最好的詩句出來。受到皇帝賞識時,他的書法好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為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難寫的書法,這麼笨、這麼拙,歪歪倒倒無所謂,卻變成中國書法的極品。 此時苦味出來了,他開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並不是你年輕時得意忘形的樣子,而是在這麼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見你的時候,在河邊寫出最美的詩句。他原來是一個翰林大學士,但因為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就關說把那個地方的軍營靠東邊的地,撥給蘇軾夫婦使用,所以,蘇軾就改名叫蘇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裡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裡爭這些東西?為什麼不在歷史上建立一個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時候寫出最好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說,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 「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說,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彷彿三更」則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但是他睡著了,鼻子打呼。「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都不應。我們看到他之前的詩,敲門都不應,就要發脾氣了,可是現在就算了,他就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仗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後,他覺得醜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說:「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裡混得怎樣?」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我覺得是了不起生命的過程,他過去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後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所以,我覺得,蘇東坡酸甜苦辣鹹百味雜陳最後出來的一個味覺是「淡」,所有的味覺都過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是這個味覺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覺。 「無目的」的人生清涼 你會發現他在做官的時候,從來沒有感覺到清風徐來,但是從他的詩中看到,因為他不做官,才感覺到清風。 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感謝的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哲理意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哲理意蘊 2017-10-18 由 大道知行 發表于歷史 經常聽到人們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達對教師的讚美。據考證,該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司馬貞《史記索隱》記載:「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 由此可知,這句成語是司馬遷所引用的當時的「諺語」,是民間流傳的俗話。這句諺語後來也出現了一些類似的說法,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成蹊」等,意思基本是一樣的。 既然是諺語,就表明它在民間相當流行,不僅如此,它還進入詩詞之中,如宋代的辛棄疾在《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中寫道:「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又如,金朝的元好問在《送杜招撫歸西山》中也寫道:「父老樵漁知有社,將軍桃李自成蹊。」再如,元好問《南鄉子》一詞有云:「遲日惠風柔,桃李成蹊綠漸稠。」一句民間諺語竟能被文人騷客所接受,進入詩詞作品,可以見其流傳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本意是說,雖然桃樹和李樹不會說話,但它們有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會被踩出一條小路來。這句話後被引申用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誇耀,也不用向別人邀功,人們自然也會記住他。 這句成語為什麼會流傳如此廣泛?在當今時代的環境下我們可以對它的寓意和哲理進行哪些新的解讀?值得我們細細考究。 一是自然純真,永葆本色。桃樹和李樹是相當常見的樹種,幾乎到處都是,它們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比如,吃完桃子後把桃核隨手扔在土裡,稍微掩埋一下,第二年,桃樹苗就能夠破土而出了。桃核的外殼如此堅硬,用石頭都未必砸得開,但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嫩芽竟然能夠衝破堅硬的外殼,破土而出,桃樹有如此順應自然召喚的能力,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不能不令人驚訝和感慨。正因為它的生命力如此強大,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幾乎不需人工介入。桃樹和李樹與玫瑰等需要人工精心栽培的植物不同,它們是自然生長的植物,無須雕琢就能成就自然和純真的美,而且靠其本色就能吸引人們前來觀賞。 二是謙虛低調,實至名歸。這個成語的重點之一是「不言」。「不言」就是不張揚不吆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