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效應與灰犀牛效應的意義 在探討經濟金融危機的諸多報導中,經常會提到「黑天鵝」(black swan)與「灰犀牛」(gray rhino)風險。到底兩者各代表什麼涵義?兩者之間的風險又有什麼不同呢? 「黑天鵝」事件,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測性、衝擊力道大,以及後見之明等3大特性;這個譬喻源自於16世紀的歐洲,歐洲人過去一直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但1697年時竟在澳洲發現黑色的天鵝,證明了黑天鵝並非「無法想像」的生物,更衍生出特別的涵意。紐約大學教授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於2007年出版《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暢銷書後,「黑天鵝」風險便廣受重視 。 另一方面,「灰犀牛」一詞則源自美國學者渥克(Michele Wucker)所提出,2016年他出版《灰犀牛:如何認清我們忽視的明顯危險並採取行動》(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後,才被廣為流傳。「灰犀牛」指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但被忽視的威脅,不是隨機的驚奇,而是經過一系列的警告與明顯的證據後所發生的;灰犀牛生長在非洲大草原,身軀龐大,給人一種行動遲緩、安全無害的錯覺,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灰犀牛狂奔,將有爆發性的攻擊力,最終恐引發破壞性極強的災難。 這個世界充滿機率,並沒有我們想得簡單,任何人妄圖以確定的思維去解析這個不確定的世界,都可能會遭遇黑天鵝事件或/與灰犀牛效應。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要意識到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反向去利用它。例如,購買醫療保險,增加投資項目多元性,培養自己的多元能力,工作盡量選擇流通性大、變化性高,而不是死板易被取代的工作;能有多項收入來源,利用自己的波動性去抵銷負面的黑天鵝效應,使自己暴露在正向的黑天鵝效應。例如,做重大決策時應該要以極端的意外做為出發點,像是許多投資公司只要聽到人工智能、生物醫療產業、區域塊連結這些專有名詞,便立刻砸錢投資,表面上看起來是亂槍打鳥,但這些錢對公司而言只是小數目,萬一真的投資出下一個 Google、Microsoft,那獲利恐怕就是數以幾萬倍計。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利用這種不確定的思維、承認未來的隨機性去面對事情。在電機系裡流傳一個笑話:要跟電機系成績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