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 2014的文章

網路流傳 這對夫妻離婚後 丈夫發現妻子竟然....

這對夫妻離婚後 丈夫發現妻子竟然 .... 一對夫妻結婚 20 多年,要協議離婚 原因是自從結婚以來兩人爭吵不斷,老是意見不合 個性上南轅北轍非常不和諧,要不是為了孩子著想,早就勞燕分飛了。 好不容易總算盼到孩子們成年,再不需要父母操心。為了讓彼此在晚年能自由的生活,不用在很受那麼多無謂的爭吵,決定離婚 ......   離婚了,兩個人走出民政局,男人說了一句,再一起吃頓晚餐吧。 女人想,雖然離了婚。但是兩人又沒甚麼深仇大恨,吃頓飯總可以吧 ... 進了餐廳,吃飯,這會兒服務生送來一盤糖醋魚 , 男人馬上夾起一塊魚給女人,說 :" 吃吧!這是你最喜歡吃的菜。 " 誰知女人紅著雙眼說 :" 你就是這樣 ! 自以為是又大男人主義,甚麼事情都自己說了算,從來不管別人的感受。結婚這麼長時間了,難道你不知道我這輩子最討厭吃的就是魚嗎?" 這時男人的話聲也帶起了哽咽:"你總是不瞭解我對你的心,時時刻刻我都想,要如何討你的歡心。總是把最好的留給你,你知道嗎?這輩子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糖醋魚。" 兩個如此深愛著彼此的人,卻因為溝通出了問題而面對分開的局面。 這是愛情的問題,還是婚姻的問題? 兩個人在飯後分手,分道揚鑣,她向東走,他向西走,兩個人都怕自己反悔,約定好一個月之內不通電話。   男人在走了兩站路以後,手機響起,是女人的電話 , 他猶豫了好久,最終也沒有接通。 男人回到家裡整晚翻來覆去睡不著,心中陣陣如火燃燒般的痛在心底無情的煎熬著。他考慮了很久,強忍著痛苦打電話給太太,想要表達他內心的後悔。打過去之後,卻總是無人接聽。 再打了無數遍以後,終於有人接通了,卻是一個陌生的男人:"喂,你好!" 男人心中有如刀割,正想要賭氣掛掉的時候,電話那頭的男人又說話了。 "請問你是這位女士的先生嗎?手機上顯示的是老公兩個字!" "恩,我是她的先生,你是哪位啊?"話中帶著明顯的故意。 "噢,我是醫院的醫生,請你快到 XX 醫院來一下,你的夫人出了車

不同詩人心中的《長安道》

不同詩人心中的《長安道》   唐代詩人喜用樂府舊題作詩,長安是大唐帝國的首都 ,面對長安的繁華,《長安道》成為詩人共同吟詠的題目,詩人們的心中也各有所思。 沈佺期詩云:“秦地平如掌,層城出雲漢。樓閣九衢春,車馬千門旦。綠柳開複合,紅塵聚還散。日晚鬥雞回,經過狹斜看。”又如聶夷中詩云:“此地無駐馬,夜中猶走輪。所以路旁草,少於衣上塵。”因為車馬喧闐,日夜不息,所以路邊少草,而人則行衣蒙塵。他們驚歎于長安的繁華; 崔顥的詩是由長安的繁華想到人生的無常,一位得勢一時的將軍,可能“日晚朝回擁賓從,路傍拜揖何紛紛”。但“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由長安繁華引起人生的感歎。 孟郊則由長安的繁華和富人的奢侈想到自身的貧賤、窮人的不幸和社會的不公:“胡風激秦樹,賤子風中泣。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長安十二衢,投樹鳥亦急。高閣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顧況看到長安的繁華,想到找不到出路者的歸隱:“長安道,人無衣,馬無草,何不歸來山中老。” 韋應物寫因戰爭因蒙主恩的將軍的豪奢,揭露長安繁華背後的陰暗。 韋應物《橫吹曲辭長安道》 漢家宮殿含雲煙,兩宮十里相連延。 晨霞出沒弄丹闕,春雨依微自甘泉。 春雨依微春尚早,長安貴遊愛芳草。 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貴游誰最貴,衛霍世難比。 何能蒙主恩,幸遇邊塵起。 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中有流蘇合歡之寶帳,一百二十鳳凰羅列含明珠。 下有錦鋪翠被之粲爛,博山吐香五雲散。 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聲愁碧霄。 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炰羔如折葵。 既請列侯封部曲,還將金印授廬兒。 歡榮若此何所苦,但苦白日西南馳。 和尚貫休一邊頌揚君賢臣明,一邊看到這繁華的長安,實際上是一個充滿世俗風塵的名利場:“黃塵霧合,車馬火熱。名湯風雨,利輾霜雪”,真是“人來熙熙,皆為利來;人來嚷嚷,皆為利往”。大家都爭名逐利而來,奔波於紅塵之中。 白居易的《長安道》則宣揚及時行樂 : 花枝缺處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勸我急行樂,自古朱顏不再來。

網路流傳 愛也需要重播

愛也需要重播   女人提出離婚時,男人正在廚房裡對付那條魚。他提著刀,跟在後面追,滿頭大汗。她靠在門框上,突然說:“離婚吧!”     聲音很輕,他沒聽清楚,繼續彎著腰追地上的魚,嘴裡嘟囔著:“站著幹嗎?還不過來幫忙?今天這條魚……”她打斷他的話,提高了聲音,“咱們離婚吧。”     他肩膀抖了一下,回頭看看她,“你不是要吃糖醋魚嗎?今天這條魚,夠勁,肯定好吃。”     她終於惱了,“離婚!我要離婚你聽到沒?我厭倦這樣平淡的生活了。你看看你,一回來就知道躺在沙發上看球看報,要不然就是和網上的那些美眉聊天。你算算你有多久沒有對我笑過了?有多久沒抱過我了?你早就不愛我了,我對你的愛,也差不多完全淡掉了。”     他愣愣地站著,有些發蒙。是的,結婚五年,日子越過越平淡乏味。他不是不厭倦,日子過久了,激情和浪漫沒了,剩下的就是冰箱裡的半盤剩菜,床頭的一隻臭襪子,灑掉的半瓶醬油,隔三岔五堵塞的下水道……誰家的日子不是這樣過來的?     可是他們,卻要離婚了。     那天晚上,女人賭氣回了娘家,他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家裡,心灰意冷。打開電腦,看論壇裡的帖子、聊 QQ 、玩遊戲,很奇怪,這些往日吸引他的東西,突然讓他感到厭倦。他點了一支煙,在電腦前發呆。其實,以前她在家的夜晚,他也是這樣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半夜。可是現在,沒了她走來走去的腳步聲,聽不到她輕微的咳嗽和喘息,他覺得連空氣都是冷冰冰的。他想,他是習慣有她的生活了。     電話突然響起來,他接起來,是個陌生的聲音。他以為打錯了,正要掛,對方卻驚喜地喊他的乳名。他還在發愣,對方便急了,“你怎麼不記得我呢?我是隔壁的大林啊,你忘了我們一起去蘋果園裡偷蘋果,一起跑十多裡路去看露天電影?還有那次,你往小若的書包裡放螞蚱,被老師訓得灰頭土臉的……”     他的心,一下子便被這些往事提了起來。那頑皮而激昂的歲月,像電影裡緩緩重播的慢鏡頭,把他已漸遲鈍的心重新啟動。     他的心突然一動,心想:他們的愛情,是不是也需要這樣重播一次?     老同學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他已經焚心似火。迫不及待地掛斷了電話

詠蟬三絕

  虞世南 的《蟬》, 駱賓王 的《詠蟬》, 李商隱 的《蟬》,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情的名作。雖然都是以蟬為作詩的題目,然而由於各人作詩當時所處的環境不同,感觸自然也就相異 。 專家認為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 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 而不是依靠秋風。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譯文 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 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 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行。 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多麼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 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 《在獄詠蟬》隱含譯文 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 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 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行。 政治環境惡劣讓我仕途鬱鬱不得志世態多麼炎涼,自己言論自由受到壓抑,難保自身芬芳。 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 《蟬》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

龍的故事

多年前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報導 , 大意是中部某小學老師為了讓考試題目有創意 , 在自然考卷上出了一道題目 : 請問十二生肖中有幾隻草食動物 ? 在考試進行中 , 有學生舉手問老師說 : 請問龍是肉食還是草食 , 結果命題老師當場愣住不知如何回答 , 最後該題只好以送分收場 。 我們現在都說龍是想像中的虛構動物 , 然而翻閱古籍 , 還真有關於豢龍和御龍的記載 。 《左傳》上說四千年前董父豢龍董澤湖畔,莆葦蕩漾,四十里鬷川荷花飄香,在波光瀲灩的湖面上,董父悠閒自在地駕著一葉扁舟,在湖中釣魚。其實他並非釣魚,而是用魚杆來調教水中蛟龍。魚杆所到之處,一片喧嘩,幾十條龍躍出水面在空中翻騰,一時間銀光四射,浪花飛濺,岸邊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龍受到驚嚇,潛入湖底再也不肯出來。是夜,月光如水,繁星滿天,湖面一片寧靜。董父獨坐湖邊陷入沉思:他盼著水中的蛟龍快快長大。 湖邊一日,世上千年,轉眼二十個春秋過去了。湖中的龍漸漸長大,它們已經不滿足這片湖泊,開始嚮往頭頂的藍天,它們一次次躍出水面,就是為了飛向天空。董父知道,蛟龍騰飛的那一刻已經來到了,便請來舜帝和朝中大臣一同觀看,只見董父的魚杆在水中輕輕一點,兩條幾十米長的大龍披著黃色的鱗甲躍出水面,如彩練般在空中飛舞盤旋,接著,所有龍都騰空而起,飛向雲霄……巨龍騰飛乃祥瑞之兆,預示著國泰民安。回到朝中,舜帝招眾臣商議:決定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董父因豢龍有功,舜帝便將這一帶封為董父之國。 劉累,堯之裔孫,夏代人。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之術。約西元前 1879 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於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 7 年之久。因劉累養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貴族。後因一雌龍死,累把龍肉加工成美食,送給孔甲吃,孔甲享用後,感到味道鮮美,又向劉累求食,劉累怕死龍事發,孔甲追究問罪,劉累便於約西元前 1873 年,遷徙到河南省魯山縣。 另一方面 ,《莊子•列禦寇》有如下的一則故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通“殫”)千金之家(家產)。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技巧)。”學“屠龍”之技耗資巨大,三年才學成,自然是門好技術。但到那裡去找龍來殺呢?所以屠龍術的意思就是深奧難學但是缺乏實用性的技巧。 所以如果古籍可信,則表示在遠古時代,確實有龍這種動物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