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七絕《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千多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但是對詩中第一句是“黃沙直上”還是“黃河遠上”卻一直爭論不已。原詩是:
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中,作者從文學角度對“黃沙直上”和“黃河遠上”的韻味意境進行了比較,結論是“‘黃河遠上’較富於美感”。這可能就是許多詩壇名家鍾愛“黃河遠上”,擯棄“黃沙直上”的原因吧。
玉門關位於甘肅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黃河最近處的直線距離有770公里,距涼州的黃河(蘭州)達1 000公里。把“黃河遠上白雲間”搬到玉門關來,是與該詞的特色和作者的風格大相徑庭的。
這首《涼州詞》又稱《出塞》,被《全唐詩》收在第17卷“樂府雜曲”中,是供樂工制曲演唱的歌詞,是在當地唱給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賈和遊客聽的,有勸人思歸之意。採用“黃河遠上白雲間”這種虛幻的曲詞亦與當時演唱的氛圍不符。王之渙出生晉陽(今太原)
,又是當時熟知和善寫邊塞風光的著名詩人。正因為他有耳聞目睹家鄉沙塵天氣和西北邊關地區沙塵暴天氣的經歷,才能寫出“黃沙直上白雲間”這樣生動形象的新穎絕句,使整首曲詞沁人肺腑,確能使聽者感到出塞之悲涼而動容懷鄉。
中國地質學家王嘉蔭在1963年編著出版的《中國地質史料》中,已經注意到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大型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史書記載裡稱這種天氣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涼州雨土複地,亦如霧”。在王之渙所處年代及其前後50年間,《舊唐書》上記載的雨土天氣有:“德宗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黃霧四塞,日無光”„„這是一些發生在京師(也可能包括當時比較繁華的北方地區)的雨土記載,由此可以毫不懷疑地推論,當時在沙漠環繞的玉門關地區確有可能發生與“雨土複地,亦如霧”和“黃霧四塞,日無光”相同的“黃沙直上白雲間”的天氣現象。 40年來,一些文學家和科學家曾多次指出“黃河遠上”之誤。1963年,我國氣象學創業人竺可楨指出:“現行唐詩集第一句作‘黃河遠上白雲間’,但古本唐詩原為‘黃沙直上白雲間’。依照玉門關的氣候和地理看,後者是合理的。”我國古典文學研究家劉永濟在1981年出版的遺著《唐人絕句精華》中指出:“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有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關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
,又是當時熟知和善寫邊塞風光的著名詩人。正因為他有耳聞目睹家鄉沙塵天氣和西北邊關地區沙塵暴天氣的經歷,才能寫出“黃沙直上白雲間”這樣生動形象的新穎絕句,使整首曲詞沁人肺腑,確能使聽者感到出塞之悲涼而動容懷鄉。
中國地質學家王嘉蔭在1963年編著出版的《中國地質史料》中,已經注意到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大型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史書記載裡稱這種天氣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涼州雨土複地,亦如霧”。在王之渙所處年代及其前後50年間,《舊唐書》上記載的雨土天氣有:“德宗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黃霧四塞,日無光”„„這是一些發生在京師(也可能包括當時比較繁華的北方地區)的雨土記載,由此可以毫不懷疑地推論,當時在沙漠環繞的玉門關地區確有可能發生與“雨土複地,亦如霧”和“黃霧四塞,日無光”相同的“黃沙直上白雲間”的天氣現象。 40年來,一些文學家和科學家曾多次指出“黃河遠上”之誤。1963年,我國氣象學創業人竺可楨指出:“現行唐詩集第一句作‘黃河遠上白雲間’,但古本唐詩原為‘黃沙直上白雲間’。依照玉門關的氣候和地理看,後者是合理的。”我國古典文學研究家劉永濟在1981年出版的遺著《唐人絕句精華》中指出:“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有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關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
1983年10月26日,中國地質學家尹贊勳在《科學報》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現行詩集大都舛誤為 ‘黃河遠上’,背離原意,不合當地實際情況。” 在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的橫排簡體字《全唐詩》中,《涼州詞》的第一句是“黃砂直(集作“河遠”)上白雲間”。這裡的“集”指的是清宮廷內所藏《全唐詩集》,為清初季振宜所編,這是目前所知的出現“黃河遠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詩》同時刊出“黃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時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黃河遠上”兩種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讓人們看到了王之渙身後流傳一千二百多年的“黃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來從出現到取代“黃沙直上”的“黃河遠上”。孰實孰誤,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詩文,有時從美感角度提出取捨,似無不可。但是,那種把詩詞內容與歷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環境截然割裂開來的做法,未必是恰當的。只有當我們用歷史的記錄去明辨原本變異,用今天的事實去探尋歷史真相的時候,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
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
(504
年
)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
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年
)
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
一些发生在京师
(
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
)
的雨土记载,
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
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
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
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
“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
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
《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
年
10
月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
《全唐诗》
中,
《凉州词》
的第一句是
“黄砂直
(
集
作“河远”
)
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
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
(
在表述
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
)
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
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
“黄沙直上”,
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
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
似无不可。
但是,
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
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
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
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选自《中国图书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
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
(504
年
)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
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年
)
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
一些发生在京师
(
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
)
的雨土记载,
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
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
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
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
“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
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
《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
年
10
月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
《全唐诗》
中,
《凉州词》
的第一句是
“黄砂直
(
集
作“河远”
)
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
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
(
在表述
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
)
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
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
“黄沙直上”,
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
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
似无不可。
但是,
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
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
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
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选自《中国图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