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河遠上?黃沙直上?


王之渙的七絕《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千多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但是對詩中第一句是“黃沙直上”還是“黃河遠上”卻一直爭論不已。原詩是:

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中,作者從文學角度對“黃沙直上”和“黃河遠上”的韻味意境進行了比較,結論是“‘黃河遠上’較富於美感”。這可能就是許多詩壇名家鍾愛“黃河遠上”,擯棄“黃沙直上”的原因吧。

玉門關位於甘肅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黃河最近處的直線距離有770公里,距涼州的黃河(蘭州)1 000公里。把“黃河遠上白雲間”搬到玉門關來,是與該詞的特色和作者的風格大相徑庭的。

這首《涼州詞》又稱《出塞》,被《全唐詩》收在第17卷“樂府雜曲”中,是供樂工制曲演唱的歌詞,是在當地唱給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賈和遊客聽的,有勸人思歸之意。採用“黃河遠上白雲間”這種虛幻的曲詞亦與當時演唱的氛圍不符。王之渙出生晉陽(今太原)
,又是當時熟知和善寫邊塞風光的著名詩人。正因為他有耳聞目睹家鄉沙塵天氣和西北邊關地區沙塵暴天氣的經歷,才能寫出“黃沙直上白雲間”這樣生動形象的新穎絕句,使整首曲詞沁人肺腑,確能使聽者感到出塞之悲涼而動容懷鄉。

國地質學家王嘉蔭在1963年編著出版的《中國地質史料》中,已經注意到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大型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史書記載裡稱這種天氣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八月辛巳,涼州雨土複地,亦如霧”。在王之渙所處年代及其前後50年間,《舊唐書》上記載的雨土天氣有:“德宗貞元十年 (794)三月己亥,黃霧四塞,日無光”„„這是一些發生在京師(也可能包括當時比較繁華的北方地區)的雨土記載,由此可以毫不懷疑地推論,當時在沙漠環繞的玉門關地區確有可能發生與“雨土複地,亦如霧”和“黃霧四塞,日無光”相同的“黃沙直上白雲間”的天氣現象。      40年來,一些文學家和科學家曾多次指出“黃河遠上”之誤。1963年,我國氣象學創業人竺可楨指出:“現行唐詩集第一句作‘黃河遠上白雲間’,但古本唐詩原為‘黃沙直上白雲間’。依照玉門關的氣候和地理看,後者是合理的。”我國古典文學研究家劉永濟在1981年出版的遺著《唐人絕句精華》中指出:“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有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關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

19831026日,中國地質學家尹贊勳在《科學報》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現行詩集大都舛誤為黃河遠上’,背離原意,不合當地實際情況。”     在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的橫排簡體字《全唐詩》中,《涼州詞》的第一句是“黃砂直(集作“河遠”)上白雲間”。這裡的“集”指的是清宮廷內所藏《全唐詩集》,為清初季振宜所編,這是目前所知的出現“黃河遠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詩》同時刊出“黃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時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黃河遠上”兩種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讓人們看到了王之渙身後流傳一千二百多年的“黃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來從出現到取代“黃沙直上”的“黃河遠上”。孰實孰誤,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詩文,有時從美感角度提出取捨,似無不可。但是,那種把詩詞內容與歷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環境截然割裂開來的做法,未必是恰當的。只有當我們用歷史的記錄去明辨原本變異,用今天的事實去探尋歷史真相的時候,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
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
(504
)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
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
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
一些发生在京师
(
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
)
的雨土记载,
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
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
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
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
“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
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
《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
10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
《全唐诗》
中,
《凉州词》
的第一句是
“黄砂直
(
作“河远”
)
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
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
(
在表述
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
)
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
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
“黄沙直上”,
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
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
似无不可。
但是,
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
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
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
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选自《中国图书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
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
(504
)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
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
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
一些发生在京师
(
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
)
的雨土记载,
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
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
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
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
“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
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
《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
10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
《全唐诗》
中,
《凉州词》
的第一句是
“黄砂直
(
作“河远”
)
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
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
(
在表述
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
)
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
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
“黄沙直上”,
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
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
似无不可。
但是,
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
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
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
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选自《中国图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失其母,

白居易的《花非花》究竟是什麽意思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首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花非花》在五十多年前我讀書的時候就已經於音樂課中學過 ,至今還沒忘記它的旋律 。 不過對於詞句的意思卻是不甚了了。最近我著迷台詩宋詞的學習,上網查這首詩的翻譯,發現有多家不同的解讀,詩人的《花非花》到底想說什麼呢?感到十分有趣,特將結果整理與同好分享 。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但這首《花非花》卻句式奇特,且通篇取譬,十分含蓄,甚至迷離,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因此對於這首詩到底想表達甚麼 , 充滿好奇 。 詩取前三字爲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詞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如果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裏“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啓下作用,由此生發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歎:“去似朝雲無覓處”。   有人主張這首詞通篇都是隱語, 主題當是詠官妓 。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官妓,供那些官僚們驅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    “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來,黎明即去。因此,她來的時間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個春夢。她去了之後,就像清晨的雲,消散得無影無蹤。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係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