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報導,大意是中部某小學老師為了讓考試題目有創意, 在自然考卷上出了一道題目:請問十二生肖中有幾隻草食動物?在考試進行中 ,有學生舉手問老師說:請問龍是肉食還是草食,結果命題老師當場愣住不知如何回答,最後該題只好以送分收場。
我們現在都說龍是想像中的虛構動物,然而翻閱古籍,還真有關於豢龍和御龍的記載。《左傳》上說四千年前董父豢龍董澤湖畔,莆葦蕩漾,四十里鬷川荷花飄香,在波光瀲灩的湖面上,董父悠閒自在地駕著一葉扁舟,在湖中釣魚。其實他並非釣魚,而是用魚杆來調教水中蛟龍。魚杆所到之處,一片喧嘩,幾十條龍躍出水面在空中翻騰,一時間銀光四射,浪花飛濺,岸邊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龍受到驚嚇,潛入湖底再也不肯出來。是夜,月光如水,繁星滿天,湖面一片寧靜。董父獨坐湖邊陷入沉思:他盼著水中的蛟龍快快長大。
湖邊一日,世上千年,轉眼二十個春秋過去了。湖中的龍漸漸長大,它們已經不滿足這片湖泊,開始嚮往頭頂的藍天,它們一次次躍出水面,就是為了飛向天空。董父知道,蛟龍騰飛的那一刻已經來到了,便請來舜帝和朝中大臣一同觀看,只見董父的魚杆在水中輕輕一點,兩條幾十米長的大龍披著黃色的鱗甲躍出水面,如彩練般在空中飛舞盤旋,接著,所有龍都騰空而起,飛向雲霄……巨龍騰飛乃祥瑞之兆,預示著國泰民安。回到朝中,舜帝招眾臣商議:決定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董父因豢龍有功,舜帝便將這一帶封為董父之國。
劉累,堯之裔孫,夏代人。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之術。約西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於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貴族。後因一雌龍死,累把龍肉加工成美食,送給孔甲吃,孔甲享用後,感到味道鮮美,又向劉累求食,劉累怕死龍事發,孔甲追究問罪,劉累便於約西元前1873年,遷徙到河南省魯山縣。
另一方面,《莊子•列禦寇》有如下的一則故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通“殫”)千金之家(家產)。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技巧)。”學“屠龍”之技耗資巨大,三年才學成,自然是門好技術。但到那裡去找龍來殺呢?所以屠龍術的意思就是深奧難學但是缺乏實用性的技巧。
所以如果古籍可信,則表示在遠古時代,確實有龍這種動物曾經存在,只是古時候的龍與圖騰上的弄是否一樣則有待考證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