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2, 2014的文章

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夜雨①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② 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③ 落燈花,棋未收,④ 歎新豐孤館人留。⑤ 枕上十年事,⑥ 江南二老憂,⑦ 都到心頭。 [1]   注釋   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淩波仙、淩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 ②“一聲梧葉一聲秋”二句: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悶。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 ③三更歸夢三更後: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 ④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餘燼。 ⑤歎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陝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 ⑥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 ⑦二老:指年老的雙親。 [1-2]      譯文 1 夜雨一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 半夜時分夢裡回到了故鄉。 醒來只見燈花垂落,一盤殘棋還未收拾, 可歎啊,我孤單地留滯 (zhi 四聲)在新豐的旅館裡。 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歷,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   譯文 2 一聲聲梧桐夜雨的聲音,引起了無限的秋意;一點點雨打芭蕉的聲音,觸發了無盡的愁懷, 三更半夜歸鄉之夢,醒來後便再也睡不著了。 桌上的燈花落盡了,殘餘的棋盤尚未收拾; 感歎遊子長留新豐孤館,不能回家。 枕上十年往事,江南二老憂慮,卻都湧上了心頭。   作者簡介 徐再思,字德可,元代散曲作家,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為同時代人, 1320 年前後在世。曾任嘉興路吏。因愛吃甜食,故號甜齋。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 100 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後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 103

賀鑄的悼亡詞《半死桐》

賀鑄的悼亡詞 《半死桐》 重過閶門萬事非①,同來何事不同歸②?梧桐半死清霜後③,頭白鴛鴦失伴飛④。   原上草,露初晞⑤,舊棲新壟兩依依⑥。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注釋】   ①閶( ch ā ng )門:蘇州城的西門名閶門。萬事非:這裡是人事全非的意思。萬事非:什麼事情都不對頭了 ( 作者妻子去世引起的心理反應 ) 。 ②何事:為何。不同歸:作者夫婦曾旅居蘇州,後來妻子死去,他一人獨自離去,所以說是不同歸。 ③梧桐半死:枚乘《七發》說,“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用這樣的桐來制琴,其聲最悲。古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喪偶,源於晉﹒崔豹的《古今注﹒草木》中關於連理梧桐的記載。賀鑄以“梧桐半死”比喻自己遭喪偶之痛。 ④這句點明不能白頭偕老。 ⑤露初晞( x ī ):漢代的挽歌《薤(ㄒㄧㄝˋ)露》說:“薤上露,何易晞!”把短促的人生比作薤葉上的露水,極其短暫。晞:乾燥。 ⑥“舊棲 ” 句:對舊居和新墳都留戀難舍,不忍離去。舊棲:過去居住之處。壟:墳墓。“新壟”指作者亡妻的新墳。 頭白:這裡是雙關語:既指鴛鴦頭上有白毛,又指作者自己頭上已經有白頭髮。唏:乾。露初唏:露水剛剛乾了,暗指作者夫人過世不久。 依依:形容思慕懷念的心情。 挑燈:過去用油燈,燈芯燃短了就不亮,要用針或其它東西把燈芯挑長一點,使燈亮一些。   作者簡介   賀鑄 ( 公元 1052 - 1125) 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博學強記,長於度曲。掇拾 ( ㄉㄨㄛˊ ㄕˊ ) 前人詩句,少加隱括,皆為新奇。詞風多樣:盛麗、妖冶、幽潔、悲壯,且皆深於情而工與語。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   【字句淺釋】 解題: 本詞是作者為悼念亡妻而寫的,是宋詞的悼亡作品中與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並傳不朽的千古名作。   【全詞串講】   再經過閶門時,甚麼事都感覺到不對勁。 你和我一同來,為什麼就不和我一同回? 你去了,我像秋霜後半死的梧桐葉凋零。 又像那白頭的鴛鴦,沒有了伴侶獨自飛。  

《青玉案》 賀鑄

 《青玉案》 賀鑄 淩波不過橫塘路①。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②?月橋花院,瑣窗朱戶③,只有春 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注釋】   ①淩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輕盈。   ②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③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④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⑤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蘅即杜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形花紋的窗子。   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⑧冉冉:流動的樣子。   ⑨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其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 【譯文】 她輕盈的腳步沒有過橫塘路,我傷心地目送她飄然遠去。這錦繡年華可和誰共度?是在月下 橋邊花院裡?還是在有花窗的朱門大戶?只有春風才知道她的住處。 白雲飄浮城郊已到日暮,我提筆寫下斷腸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無垠 的煙草地,滿城翻飛的柳絮,和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這首詞是賀鑄的名篇之一,作於蘇州。當時詞人閒居橫塘,寫的是一段單相思。開頭三句, 借洛神故事,回憶在橫塘的一次豔遇。詞人神魂顛倒,要隨佳人而去,並且知道了她的居所 ,但只有春風能入。下闋開頭仍用《洛神賦》故事,詞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 題寫斷腸詩句。要問此時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飛揚的柳絮;也像江南 梅雨,無有止期。結句以一串博喻寫“閒愁”,使得“閒愁”更加具體可感。將無形的情化 為有形的物,形象具體。 另外也有人說這首詞抒寫了因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得志的“閒愁”。作者退隱橫塘,壯志 難伸,所以借美人遲暮,盛年不偶,寫自己的不為世用。“碧雲冉冉橫皋暮”,托洛神以寄 對君主的思慕。 上片寫相戀和懷念,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淩波”仙子直 到黃昏,仍不見蹤影。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下片 的“碧雲”句喻指時光流逝之迅速,末尾連用三個比喻來表現“閒愁”之多、亂、纏綿不斷 ,十分生動。詞中他把抽象的閒情化為可感可知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迷茫、淒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確地展現了江 南暮春時煙雨迷蒙的情景,深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卜算子① 送鮑浩然之浙東②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⑤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作者】   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宋仁宗朝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后而被罷職。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詞十六首。   【注釋】   ①《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 \" 卜算命之人 \" 。《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鮑浩然:生平不詳。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時屬浙江東路,簡稱浙東。 ③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④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並峙。 ⑤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品評】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 \" 水是眼波橫 \" 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 \" 眉如春山 \" 、 \" 眼如秋水 \" 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託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 \"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 \" ;李白的《長相思》: \"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 ;白居易《箏詩》: \"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 。(案:亦有以 \" 秋水 \" 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 \" 一雙瞳人剪秋水 \" 。)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 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 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 欲問行人 \" 二句,仍就 \" 眉眼 \"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