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5, 2015的文章

漫談古詩十九首十八《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注釋 遺:音ㄨㄟˋ,送來的意思。客人乃替丈夫帶回給妻子的禮物。 端綺:半匹絲絹。端,二丈,即半匹。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故人:本指有舊交情的朋友,此指遠別的丈夫。 合歡:本植物名,羽狀複葉,小葉到夜晚會合起,故曰「合歡」或「合昏」,古人常以之為夫妻和合的象徵。本詩指雙層縫合的被子。 著:音ㄓˇㄨ,通「貯」,即裝填絲棉。 長相思:本應填以長絲,此處將民歌諧音雙關的修辭還原,故謂「長相思」。 緣:音ㄩˋㄢ,在被子四端以絲縷縫合。 以膠投漆中:喻纏綿不分。膠漆為古時兩種黏性最大的接著劑。   語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前來,幫我捎來半匹絲綺。 知心人相隔天涯萬里,還是這麼貼心。 絲綺上繡著雙雙鴛鴦,我要拿來縫成合歡被。 ( 合歡 ) 被中貯著綿長絲緒, ( 合歡 ) 被緣打上不解的同心結。 我們就像膠與漆的投合無間,又有誰能拆散?   由於先前閱讀古詩 《 飲馬長城窟行 》, 其中有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的句子 , 讓我提前吟誦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 。這首詩的結構相當明顯: a、起─敘事,故人贈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b、承─抒情,睹物思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c、轉─對端綺的想像: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人因端綺而浮想聯翩,想像以綺製作成注入濃情蜜意的合歡被。 d、合─對未來的想像: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想像未來二人不再分離,甚至同被共眠,膠漆相投的纏綿情意。 詩中有多個字一語雙關:例如:長相思,「思」諧音「絲」。又如:緣以結不解,「緣」兼具「修邊」、「姻緣」二義,與「結」又合而為「結緣」。「結」兼有「繩結」及「結合」二義。「不解」兼有結解不開及兩情不分二義。其次有譬喻:「以膠投漆中」,喻兩情和合,又暗指未來丈夫歸來,共被同眠,兩情纏綿。出自以譬喻,則不至過分發露,合乎古詩溫柔婉約的抒情精神 ; 以及象徵:「雙鴛鴦」、「合歡」、「不解結」都有夫妻和合的象徵。整條被子都是情愛象徵,被表為「鴛鴦」,

古詩十九首漫談一《行行重行行》

胡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身為 「胡迷」,胡適的《四十自述》是一本必讀書籍 。 胡適十分重視傳記文學,曾在北大教授「傳記文學」,也為多位古人、近人寫作年譜及傳記。因有感於中國傳記文學的缺乏,胡適更撰著《四十自述》,期能拋磚引玉,開啟國內壯年作家撰寫自傳的風氣。這本書記載了胡適父母相遇、結婚的過程,自己的幼年生活、求學歷程,以及學習態度與觀念思想的轉變,是幫助大眾了解這位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重要文獻。胡適於 1954 年於台北出版新版《四十自述》、其中增加一篇附錄:逼上梁山 ── 文學革命的開始,內文談到 1917 年 1917 年 1 月 1 日提出「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大主張: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倣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同時身體力行,開始白話詩的創作 。 胡適也曾經以白話為選詩和選詞的標準,分別出版《詩選》 ( 民國 60 年 2 月初版,胡適紀念館 ) 和《詞選》,作為倡導白話詩詞的讀物 。 《古詩十九首》是胡適很推崇的白話詩,我最近開始讀它,同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一方面作為一種紀錄,也通時與同好分享 。   《行行重行行》 漢·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 古詩十九首 ” 為漢代五言詩,收入梁代 昭明太子 蕭統編的 “ 文選 ” 。這些詩的作者,創作的時間、地點都難以確定,但後世卻視之為帶有整體性的組詩, “ 古詩十九首 ” 也就成了這些詩的專名。這些詩在內容上都有某些共同性,藝術上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這是一首思婦懷念遠方遊子的詩。漢代末年,士人遊宦風氣很盛,大批中下層文人為了尋求出路,不得不遠離鄉裡,以求得一官半職。這些人就是所謂的 “ 遊子 ” 。他們長期外出,家眷不方便同往,彼此之間難免有傷離怨別的情緒。這些人的家屬就是 “ 行行重行行 ” 中

古詩 《飲馬長城窟行》 的隨想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 飲馬長城窟行”是漢代樂府古題。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這首詩在《昭明文選》載爲“古辭”,不署作者。 「 飲[音印] 」 馬,讓馬喝水之意。「行」是樂府詩體的一種,「行」有奔放之義,所以此類作品大多放情長歌,慷慨疏放,與「歌」的性質相似,也往往合稱「歌行體」。   語譯 河邊青草綿延,引起我無盡的思念,思念那遠方的丈夫。 然而任我怎樣地苦思,也無從獲得些許的寬慰。 昨夜裡真的夢見他了,夢見他在我的身旁;可是,醒來發現他依舊遠在異鄉。 既然他身在異鄉,彼此相隔天南地北,我即使反覆思念也無法相見。   枯桑、海水雖然都是無情之物,也能感受到北風的凜冽、天氣的嚴寒。 別人回到家裡只顧和家人歡聚親暱,有誰肯來告訴我夫君的訊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而來,帶給我一封家書。 我連忙叫僮僕拆開信封,裡面有白絹信箋。 我恭敬地長跪捧讀來信,信裡究竟說些什麼? 信的開頭他勸我多保重,要多吃些飯,末尾說對我長相懷念。   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其實,思婦此時的心境,才是真正達到痛苦的頂點,丈夫歸期不定,夫妻相見無期,丈夫信中不忍說,妻子心中不敢想。從開始的魂牽夢繫,憂心纏綿,到收信看信,重逢的希望落空,通過多方描寫,將思婦複雜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畫。信上沒有說明歸期,固然令人失望,但平安的獲知、關懷的叮嚀、堅定的期許,總是可以告慰的。真是七分的失望、三分的欣慰,還有幾許的無奈。詩中“長相憶”一詞可能是永別的含蓄說法 。 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古詩十九首漫談二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 |ㄡˇ ) 。    娥娥 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 倡家 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這首詩為古詩十九首之二 , 是一首閨怨之詩。第一二句「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以河畔草之青翠,園中柳之蓊鬱,形容陽春之景。詩人以電影的手法 ,鏡頭表現出在 風和日麗、美景如畫的日子,有一位美人看望眼河畔,無邊無際的大片草色青翠,思念起天涯飄泊遠遊未歸的蕩子。這位蕩子遠遊在外為了經商或求功名,與妻子分隔兩地 。 妻子如同關在鳥籠中的金絲雀 , 無法展翅高飛 , 被迫必須長年獨守空閨,讓青春白白消逝,也難怪獨自在家的女性要發出怨言。誠如唐代詩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就是表明天涯飄泊遠遊未歸之「盪子」是一個遊走他鄉的生意人 ( 瞿塘賈 ) 。對於孤獨在家的女子來說,「弄潮兒」雖然所賺不多,但是可以隨時陪伴自己身邊,比很久才回家一次的商人好多了。又如王昌齡春閨詩云:「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裡的「盪子」則是從軍求功名的男子。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詩中的主角是一位倡女,如同白居易琵琶行所說,「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長年的歌笑生涯,使她特別易於受到陽春美景中色彩的撩拔、激動。古時候所謂 「 倡家 」 或 「 妓 」 是指從事表演行業的女性 , 例如 , 歌女或是舞女 , 或是演戲的女子 , 並不盡然一定與色情相關 。 現在在日本仍有藝妓就是一例 。     然後鏡頭轉到女子身上,對她來個近距離特寫,「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美人打扮得美美的,雙手纖細美白,倚窗而立,眺望著遠方,一方面是盼望夫婿回家,另一方面也顯現出渴望能夠外出遊玩的意願 。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是說 只因其夫婿浪遊四方而不歸,讓她在閨中獨守空床而難耐。這位美女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靈的重壓,使她迸發出 「 空床難獨守 」 這一無聲卻又是赤裸裸的情熱的呐喊。只有倡家女才會如此坦露心聲。也唯因她幾近無告的孤苦呐喊,才與其明豔的麗質,形成極強烈的對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深入分析「蕩子行不歸」,不外兩種可能: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