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9, 2020的文章

張九齡與杜秋娘

仔細閱讀《唐詩三百首》,有人發現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唐詩三百首》卷首詩是張九齡的五言古詩《感遇》,卷尾則是七言樂府《金縷衣》。張九齡詩中稱「花兒不在乎是否有人折」,而《金縷衣》則稱「折花千萬別猶豫」——前後兩首詩的觀點不一樣!這花兒到底該不該折呢?另一方面,卷首、卷尾詩都有「折花」的內容,是編校者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 感遇十二首•其一(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譯文: 春天幽蘭翠綠蔥蘢,秋季桂花清麗皎潔。 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各自順應大好時節。 誰料山林隱逸高人,風送花香身心愉悅。 草木芬芳源於天性,何曾在乎被人欣賞攀折! 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名相、大詩人,西漢留候張良之後,有「嶺南第一人」之譽。《感遇》是他遭李林輔讒言而被貶謫後所作,共十二首,其第一首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語言精練,筆力遒勁,用比興手法抒發潔身自好,不求人知,不以取悅他人求得仕途通達的情感。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譯文: 勸您看輕華貴的金縷衣,您要珍惜寶貴的少年時。 花開了能折就及時去折,不要等花謝時折下空枝。 《金縷衣》詩寫兒女情事,但寄託的卻是深沉的人生哲理。杜秋娘15歲時被李錡納為妾,由於擅長歌舞,因此李錡經常命她於筵席中演唱這首他酷愛的詞曲。後來李錡由於擁兵自重,在地方坐大,引來朝廷關注,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最終李錡造反兵敗被殺,杜秋娘等人也被朝廷徵收回長安。杜秋娘入宮之後,由於擅長歌舞,而受唐憲宗寵愛,封為秋妃,杜秋娘和皇帝相伴十幾年後,這段時期的唐朝宦官亂政的現象十分嚴重,元和十五年,唐憲宗不明不白地死在宮中,之後太子李恆繼位,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不過他對杜秋娘還是很信任,讓她做皇子李湊的保姆兼文化課老師。唐朝後期朝政混亂,李家接下來繼位的幾位皇帝都不明不白地被宦官刺殺,他們輪流扶持皇子繼位,將皇子變成他們的政治傀儡。後來李湊由於捲入政廷鬥爭,被株連其家,美人遲暮的杜秋娘也因此被遣返回鄉。 後來大詩人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杜秋衰老困窘的境況,遂作《杜秋娘詩》並序,值得注意的是《杜秋娘詩》是指關於杜秋娘本人的詩,而不是指杜秋娘所寫的詩。該詩附有注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

《金縷衣》作者是杜秋娘嗎

《唐詩三百首》卷尾有一首《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詩三百首 (卷六) 樂府七言絕句) 意譯: 機會在眼前的時候要珍惜,不然錯失良機就後悔莫及了。也就是說有機會就要及時把握,人生易老花易謝,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如白馬過隙,稍縱即逝,多少美少年後來變為垂垂老者。這裡不是說的及時行樂,而是說要及時把握人生的機會,鷹擊長空,揚帆中縱橫進取的人生!千金易得,年少難留,詩寫兒女情事,但寄託的卻是深沉的人生哲理。 傳說從漢代開始,坊間貴族喜以刺金縷繡,織成綢綾、裁成衣服,用以彰顯其富貴華麗,後代也因而常以「金縷衣」來代稱精美奢華的服飾。全篇不難察覺其中蘊含的豪霸之氣與莫負少年時的期許。唐詩在當時都是搭配著音樂,可以演唱助興,而這篇文辭暢達、蘊意簡潔,深受當時社會的歡迎,元和時期鎮海節度使李錡也受到吸引,特別喜歡詩中那種風流少年、滿腹理想的氣息。對於這首《金縷衣》,明朝詩人陸昶的評價是:「詞氣明爽,手口相應,其『莫惜』、『惜取』、『堪折』、『須折』、『空折』,層層跌宕,讀之不厭,可稱能事。」千百年來,這首詩有許多人都耳熟能詳。 關於《金縷衣》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說則主張是中唐時民間流傳的曲辭,傳唱盛行,作者早已不可考。另一說認為是中唐杜秋娘所作,主要根據於杜牧所寫《杜秋娘詩序》,其中言:「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然而我們若詳細考察《杜秋娘詩序》整篇文章,不難發現,杜秋娘只是和唱,宛如我們現在常哼著流行歌曲一般,並非原作者。更強力的證據在於,杜牧於「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句後附加了小小的注釋,謂「李錡常唱此辭」,可見《金縷衣》是當時甚為流行的詩詞,為時人朗朗上口之作品。 杜秋娘15歲時被李錡納為妾,由於擅長歌舞,因此李錡經常命她於筵席中演唱這首他酷愛的詞曲。後來李錡由於擁兵自重,在地方坐大,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最終李錡造反兵敗被殺,杜秋娘等人也被朝廷徵收回長安。杜秋娘入宮之後,由於擅長歌舞,而受唐憲宗寵愛,封為秋妃,杜秋娘和皇帝相伴十幾年後,此時的唐朝宦官亂政,元和十五年,唐憲宗不明不白地死在宮中,之後太子李恆繼位,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不過他對杜秋娘還是很信任,讓她做皇子李湊的保姆兼文化課老師。唐朝後期朝政混亂,李家接下來繼位的幾位皇帝都不明不白地被宦官刺殺,他們輪流扶持皇子繼位,將皇子變成他們的政治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