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來源:浙江在線 李惠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天,晴空萬里,天高雲淡。秋,古往今來都被文人騷客融入筆端。那一首首以旅途紀游、客邸秋聲、探訪勝景、登臨題詠等為內容的秋詩,或圖江山之勝,或抒羈旅之愁,或詠傷別之情,或寓貶謫之輩,各種情感、興會,都從秋景的描繪中找到了融合的契機,讀來動人心魄。 秋天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秋風蕭瑟,草木枯黃,這種悲涼的氛圍,正好給多愁善感的中國文人提供了一個抒發內心愁苦的機會。可以說,「悲秋、傷秋」是一份普遍存在於文人心中的一種情懷,也成了一個延續數千年的話題。重陽佳節,是一個思鄉情緒最濃烈的時刻。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道盡了天下離家遠行人的共同心聲。此時此刻,詩人所在的「異鄉」一定也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慶賀團聚。然而熱鬧是他們的,遊子只能面對自己的影子獨自品嘗秋天的冷清寥落。或許詩人此時的一聲感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經意竟成了千古絕唱。悲秋,因人而異,傷秋,因情不同。李白「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東晉謝尚將軍)。」抒發的是一份懷才不遇的心情;溫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夜下洞庭波。」寫的是離情別恨;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的是落榜失意的悵然;李夢陽「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描繪的是古戰場蕭森苦冷的氣氛,暗寓著懷古傷今。 秋夜、寂寥與淒清,常常是最令詩人感動的時刻。霜天月夜,更是虛明澄澈,高遠氣爽,清凈絕喧,往往會把詩人引向思深情長的境界,成為他們高情遠意的寄託和詩意的象徵。或嘆羈旅之畸零,或感時序之零落,或悲年華之遲暮,或怨家國之難歸,或念親友之遠別……以此之故,秋夜與秋月,便成為秋詩中描寫最多的題材之一。宋人朱淑貞的「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金人曹之謙的「寂寂江城夜向闌,西風吹雁叫雲端。一聲遠過南樓去,月滿碧天秋水寒。」以及清人陳文述的「梧桐叫底見銀河,露氣當窗冷碧羅。四壁蟲聲兩行雁,不知得處得秋多!」同以《秋夜》為題,以形象的秋景表達了各自的幽寂深邃、寥廓冷寂和雋永含蓄。明月這一物象,傳統審美習慣使它積澱起固有的內容,蘊涵著愛者的娟好,相思的純潔,天各一方的喟嘆等等。所以在眾多望月詩中,雖然都是寫望月,卻表現了不同的感月之意,懷人之情。尤喜歡李商隱的《霜月》:「切聞征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