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6, 2020的文章

紅牡丹的美麗與哀愁

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注釋 ⑴綠艷:指碧綠鮮艷的葉子、閒:通「嫻」,文雅的樣子。 ⑵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復深:由淺到深。據《牡丹史》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 ⑶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 ⑷心:牡丹花內心所想。 譯文 濃綠的葉子,文雅而端麗;濃綠的葉子中,盛開著一朵朵紅豔的牡丹;紅中見綠,在綠豔的底色中有了嫣紅的花色;在紅中又分層次,使色調有著一種和諧之美。但是春光易逝,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內心所想?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約752—755),當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這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社會動盪。適逢春日,牡丹盛開,詩人藉機吐露自己的愁緒。 賞析 這首詩將花擬人化,詩人簡潔的由外而內的描繪了牧丹花。首句寫牡丹枝葉的情狀。「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慾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其次再談內心。「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兩句是寫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唐人李肇《唐國史補》說:「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牡丹品種繁多,以紫紅為貴。即使貴為人人珍愛的名花,仍然有其煩惱與憂愁。詩人賞著紅牡丹,不知怎麼了,映入眼簾的不是紅艷可愛、充滿生機的牡丹形象,而是生出另一種情狀:牡丹花盛開了,但它心事重重,憂傷滿懷;見狀,不禁要問春光,你可深知牡丹花兒的心思,牡丹花兒的憂傷嗎?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裡,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這首詩的言外之意是指美人固然因為目前受寵兒欣喜,但是「以色侍人不長久」,一旦年老色衰,或主人另有所愛,就頓時如同秋扇見捐,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

我希望你足夠!

最近,我在機場的最後時刻偷聽了一對父女的對話。他們已經宣布離開。 他們站在安全門附近,擁抱,父親說:“我愛你,我希望你足夠。” 女兒回答:“爸爸,我們在一起的生活已經足夠了。我所需要的只是你的愛。爸爸,我也希望你也足夠。 他們親吻了,女兒離開了。 父親走到我坐著的窗戶上。站在那兒,我可以看到他想要並且需要哭泣。我試著不侵犯他的隱私,但是他問我:“您是否曾經和知道過永遠的人道別? “是的,我有。”我回答。 “請原諒我要問,但是為什麼這是永遠的再見?”他說:“我年紀大了,她現在住得很遠。我面臨著挑戰,現實是-下次旅行將是我的葬禮。” “當你說再見時,我聽到你說,'我希望你足夠。' 請問這意味著什麼?'” 他開始微笑。“這是我家世代相傳的願望。我父母曾經對所有人說過這一願望。”他停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好像想詳細記住它,他笑得更多。 “當我們說:'我希望你足夠,我們希望另一個人的生活充滿足夠的美好事物來維持它們。” 然後轉向我,他分享了以下內容,好像他是從記憶中背誦它一樣。 “我希望你有足夠的陽光,無論白天多黑,都能保持態度明快。 我希望你有足夠的雨水以便能更加地欣賞陽光。 我希望您有足夠的幸福,使您的精神永生不息。 我希望您有足夠的痛苦,以使生活中最小的快樂也能顯得更大。 我希望您有足夠的收穫來滿足您的需求。 我希望您有足夠的損失來欣賞您擁有的一切。 我希望你有足夠的問候,以使您度過最後的再見。” 他們說找到一個特別的人需要一分鐘,欣賞他們需要一個小時,而要愛他們則需要一天。但是一輩子都忘了他們。 切記告訴家人和朋友您希望他們足夠! 對於所有閱讀本文的人,我都祝您滿足。

生命經濟學

人生最基本、也最珍貴的資源是時間,時間累積出生命的長度,雖然說長度由天、寬度由己,特定時間內逾幅的寬度就會影響生活的質密度--生活品質之謂。預支明日來拓寬今天是假設老天發給生命信用卡,事實上,生命的有限性是大自然應允的承諾,只能善用,無從貪求。 記得當年研究所剛畢業的時候,向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侃侃而談未來的前程規劃,她溫柔婉約的眼神更加鼓動澎湃的宏圖願景,直到我口乾舌燥、情緒平復,始終嫻靜的她只輕輕問了一句:「我在哪裡?」... 人的心裡如果只有自己,別人心裡就不會有你,這是natural I;讓別人心裡有你,你心裡必須容納他人,這是social me。在人群中,「我」是他人塑造的--此為社會關係。 經濟學告訴我們,基於資源的稀少性,要注意效率讓效益最大化,也因此必須學會作選擇--每天都會面臨無數的決策情境。「均衡」是最常思考的模式,但是常常陷入「穩定平衡」的迷思,然而,均衡的基礎是動態的不平衡,要不斷調整重心,不是平均分配。 對於「時間」這個稀有資源要如何分配運用,就牽涉到人生的選擇取捨,總之,時間在哪裡成就在哪裡,比如家庭與事業要能不衝突,就是生命的智慧--妥善配置運用時間。 與朋友談到終身學習與維持社會競爭能力的議題,進而觸及名校光環的社會效應,借用金庸小說人物來比擬,拜在少林、武當門下自然出身名門,可是華山派出個令狐沖,草莽之中有楊過,人生自有際遇,沒有非得如何的道理。今天有很多學子以名校為榮,又有多少畢業生讓名校引以為榮?沒有「易筋經」不代表練功無門,練成「葵花寶典」也不保證領袖群倫。這是打造品牌與運用名牌的差異處。 行走江湖為那般,只見流水萬重山,英雄俠客餐風露,員外自參生活禪。誰都辛苦且忙碌,都有理想與抱負,衡力量能順勢而為,勉強自己往往也為難他人,尤其是你在乎也在乎你的人。 一個小小的反思:良禽擇木而棲,為禽?為木?人生沒有回頭路,時間不等人,但也別趕路,沒人急著到終點。學會生活。 ,,,,,,,,,,,,,,,,,,,,,,,,,,,,,,,,,,,,,,,,,,,,,,,,, 生命經濟學 甚麼是資產? 「身體」是固定資產 「健康」是銀行存款 「疾病」是金融危機 「死亡」是徹底破產 奮鬥的理由 年輕時是不拖累生你的人 年老時是不拖累你生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7-05-26 由 詩酒琴棋書畫花 發表于文化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的「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 寓娘:王鞏的歌妓,柔奴。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創作背景 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於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蘇軾元豐七年(1084)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作這首詞。 賞析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於質感的印象。 盡道清歌傳皓齒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後容光煥發,更顯年輕。 最後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 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句話多好——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有愛人相伴,所謂: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你在何處,何處便是我的家鄉! 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徵,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原詩分別出自

《人日思歸》

《人日思歸》 隋朝詩人薛道衡剛剛過完春節便思念家鄉,寫下一詩,連男生讀了都會落淚 倘若說起重情重義,那麼中國人必定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中國人對於親情、友情亦或者是愛情的重視程度,遠遠強烈於其它國家,尤其是親情。因此,人們對孝道、育兒之道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並將其奉為一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一個人出門在外,獨自打拼的時候,便會對家充滿了思念之情。而這樣的情感,在心思細膩的文人隋朝薛道衡曾經在剛剛過完春節不久的時候變思念家鄉,並寫下了一首優秀的作品《人日思歸》。 人日:根據漢代東方朔《佔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類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初八是穀。」當天天氣晴朗,預示此種動物今年興旺。晉朝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因此,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的生日,初三為豬的生日,初四為羊的生日,初五為牛的生日,初六為馬的生日,初七為人的生日,初八為穀的生日,接著,初九為天的生日,初十為地的生日。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顯然的,這是一首簡短易懂的作品,但是卻字字入情。雖然春節才剛剛過去七日,但是離開家卻已經有兩年了。歸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後,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思鄉之作,作者在詩開頭便明確地交代了自己寫下這首詩的時間,是正月初七,讓人們並沒有太多的情緒。然而他在第二句中卻突然話鋒一轉「離家已二年」。倘若從字面上理解的話,人們可能會覺得大概是因為離家真得太久了,因此控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倘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是我們非常喜歡調侃的狀態。 很多人總是喜歡在除夕晚上凌晨十二點之前和之後的日子告訴他人:「我去年和今年都給你拜年啦。」也就是說,這裡的兩年或許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代指的是春節前的某個時間離家,而春節後的某個時間思念家鄉,但是「兩年」卻足以表現自己濃烈的情感。 而在「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中,作者則昇華了自己的想法,也將思鄉之情表現得更加濃烈。作者用大雁北飛表現自己也想要跟隨他們一同回鄉的狀態,而這是自己原本計劃的歸家日期。 但是可惜的是,自己的想法泡湯了,在春

黃庭堅的《西江月》

《西江月》 黃庭堅 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 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閒瘦弱,春愁無處遮攔。 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註釋 ⑴西江月:原為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 ⑵宴集:宴飲集會。 ⑶坐客:座上的客人。坐,通「座」。 ⑷援筆:執筆,提筆。 《韓詩外傳》卷二:「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於策。」 ⑸「斷送」二句:韓愈《遣興》:「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閒。」又韓愈《贈鄭兵曹》詩:」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萬事無過酒。」斷送,猶言度過。破除:亦指度過、消磨之意。這兩句以集句歇後「酒」字。 ⑹遠山橫黛,指眉毛。蘸,原意為物體沾染液體。這個字向被稱為傳神之字。秋波,眼波,此寫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 ⑺等閒:無端。 ⑻遮攔:排遣。 ⑼「杯行」語出韓愈《贈鄭兵曹》詩:「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萬事無過酒。」又「留殘」語出庾信《舞媚娘》詩:「少年惟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 ⑽不道:猶不思,不想。此為反辭,謂「何不思」。 譯文 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喝了,在筵席上大家都在喝,我一個人在看。在座的客人要我填首小詞,我就提筆來寫。 我這一生都是被酒斷送了,但除去萬事也沒有什麼過錯。現在身邊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我要是不喝酒,她們就笑話我。 花像病了一樣那麼瘦弱,春天這麼多憂愁無法排遣。乾脆吧,酒杯都送到手裡,還是別留著它了,喝吧。管什麼月斜人散呢! 創作背景 黃庭堅年輕時時嗜酒任性,玩世不恭,妻子死後,發願戒酒吃素。後來貶謫黔州,又開戒飲酒。這首詞大概作於元符二年(1099年)作者貶謫黔州之後。 賞析 黃庭堅主張作詩詞要每一句都有出處,這首詞就是很好的範例。例如開頭兩句「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如果不知道是源於韓愈《遣興》:「斷送一生惟有酒」,他在《贈鄭兵曹》云:「破除萬事無過酒。」故意省去「酒」,會覺得莫名其妙。這首詞以作者戒酒後重又開戒飲酒之事為題材,表達了作者被貶謫後企圖借酒澆愁的意念和及時行樂的狂放曠達胸懷。 詞人以「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破空而來,以議論破題,一掃傳統詞的綢繆婉轉調。這一對仗句濃縮了作者的人生體驗,是他閱歷過人世滄桑以後產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後」的形式出之,頗有出奇制勝之妙與詼諧玩世之趣。韓愈的兩句

仙草口味的吐司

沒想到住家附近的薪石窯製作一種仙草口味的吐司,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之下 我迫不即待的咬上一口, 頓時腦際閃過了東坡的名詩《觀潮》, 像極了愛情。 《觀潮》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一種觀點:「不過如此!」 廬山的煙雨和浙江的海潮都很著名,在還沒有去那裡觀賞的時候,心中總有許多遺憾無法消除。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心中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仙草吐司沒吃到之前,覺得沒吃會遺憾終身。吃過之後覺得只是還好,沒想像那麼美味。這種感覺很適用《觀潮》來比喻。 另一種觀點:「正是如此!」 廬山的煙雨和浙江的海潮都很著名,在還沒有去那裡觀賞的時候,心中總有許多遺憾無法消除。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心中特別興奮,覺得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確實名不虛傳,此生無憾了。 仙草吐司沒吃到之前,覺得沒吃會遺憾終身。吃過之後覺得果然了得,確實太美味了。這種感覺也適用《觀潮》來比喻。 為何要在上面加上ㄧ句「像極了愛情。」是好玩,趕流行。 現在年輕人在網路的寫作,在任何記載之後,都會加上ㄧ句「像極了愛情。」因為愛情有多樣面,任何事情說像極了愛情」似乎都言之成理。是一種流行,年輕人會懂得!

詞人張先的四個微故事

張先(990~1078)字子野,宋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所以有人稱他張安陸,北宋詞人。於北宋詞壇開風氣之先,與柳永齊名。 天聖八年進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他的詞作詞含蓄雅正,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婉約詞史中影響巨大,在詞由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張先的很多詞每個都像是在給讀者講「微故事」。這些故事很淺白易懂,沒有曲折情節和尖銳矛盾,只有幾個連續畫面,意有所指卻委婉含蓄。 先看第一個「微故事」:《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北宋慶曆元年(1041年),張先在嘉禾(嘉興)任判官,暮春時節,百花欲燃,官府同事相約賞春聚宴,他突然感到一種莫名惆悵,就託病留在家裡,一個人喝酒聽曲解悶。幾闕之後昏昏睡去,醒來惆悵未消。 照一下鏡,只見白髮漸多。往事一幕幕如夢一樣掠過,讓人忽忽不安。 遠處沙灘上鳥兒正在歡快棲息。一陣風來,月兒從雲縫中透出,花兒在月下翩躚起舞。 風漸緊,轉身回屋,拉上厚厚的窗簾, 暗想:風這樣吹,花兒應該都謝了,明早會是落紅滿徑。 這首詞清麗婉約,當時就震驚了文壇。詞中最好的句子是「雲破月來花弄影」,該句用擬人修辭,生動描繪了花的嫵媚,特別是「弄」字,寫出了花與月嬉戲玩鬧時的情態;手法上動靜結合,室外風起花亂和窗內靜謐相映,鏡頭感很強;結構上也為後文蓄勢,既然花這麼美,「落紅滿徑」的場景才更讓人嘆息,樂景哀情,倍增淒涼。這句話盤活了整首詞,使行文充滿了藝術張力,傷春惜時的主題更為突出。 再看第二個「微故事」:《歸朝歡》(聲轉轆轤聞露井) 聲轉轆轤聞露井,曉引銀瓶牽素綆。 西園人語夜來風,叢英飄墜紅成徑。 寶猊煙未冷,蓮台香蠟殘痕凝。 等身金,誰能得意,買此好光景。 粉落輕妝紅玉瑩,月枕橫釵雲墜領。 有情無物不雙棲,文禽只合常交頸。晝長歡豈定,爭如翻作春宵永。 日曈曨,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 早晨,一個美女慵懶地躺在床上,閒聽窗外井邊打水的聲音,也聽到有人講昨夜颳了一場風,現在西園落花滿地,連道路都被染成紅色。 閨房內香爐還未冷卻,殘蠟凝結在燭台。昨夜和心上人雙棲雙宿,女孩正享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