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31, 2014的文章

「郎」來了

「郎」字有如下數個意思: (1)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2)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3)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4)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員外郎。姓。 中國詩詞和成語中,經常看到x郎的句子,例如周郎、劉郎和蕭郎,但是在不同詩中卻代表不同的人,以下做一個簡要分析: (一) 劉郎 (1)劉郎指劉晨 東漢人劉晨入天臺山採藥,走得太深迷了路,在山中溪水邊采桃充饑時,遇到一個仙女,容貌殊麗,二人結為夫婦。過了十幾天,劉晨思念家鄉,要回去,仙女苦留他,又住了半年,劉晨又想要回去,仙女只好指點了出山的路徑。劉晨出了山,回到家鄉,家鄉變得不敢認了,人也都不認識了,一打聽,才知道已經過去七世了。後來劉晨再此上天臺山去尋那個仙女,卻惘然無所遇。 (相傳東漢剡人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迷路乏食,摘桃充饑,路遇二仙女,姿容麗質,相邀結為伉儷。半年後,劉、阮思鄉求歸,二女相送,至家卻已歷七世矣,劉阮復上桃源,尋仙無著,徘徊惆悵溪,不知所終。) (2)劉郎指劉禹錫 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被貶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後,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樣的詩自然有人不滿,他又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後,詩人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鬥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鬥爭精神,一直為後人敬佩。劉禹錫的詩化為成語:前度劉郎。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 、千樹花存否?” 元 張翥 《滿江紅•錢舜舉桃花折枝》詞:“前度劉郎,重來訪、 玄都 燕麥。” 溫見 《香江席上示雪兄》詩:“故鄉心事他鄉夢,前度劉郎淚黯然。 (3) 劉郎,就是劉備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以前讀辛棄疾的《水龍吟》,一直就不甚了了這幾句的意思: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最近考了一下古,終於搞明白了,劉郎,就是劉備。“求田問舍”,就是

春色惱人眠不得

王安石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及第,1059年(嘉佑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採納。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九月為翰林學士,據《容齋隨筆》中說,宋制翰林學士每晚留一人於學士院值夜,準備皇帝隨時召對,或諮詢政務,或草擬制誥,或收發當夜外廷呈送的緊急封奏,轉呈皇帝。因他當時正在江甯知府任上,沒有立即到職。 宋神宗熙甯元年(1068)四月,神宗準備實行新法,才於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從此才有資格到內廷值宿。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王安石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雲、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宏圖,即在目前。此時王安石已是年近半百(四十七歲)的老人。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身負此重大的職責,任何人都會兢兢業業,如臨深淵,準備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國家大事。然而王安石《夜直》詩卻是: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杜甫也寫過一首《春宿左省》的五律,所處的時令、地點、任務,與王安石一模一樣。可是,杜甫在看到迢迢良夜,花隱掖垣,啾啾鳥過,星臨萬戶的美景之餘,卻是“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一片勤謹將事,唯恐貽誤的心情之外,一點對景思春的豔情也沒有,甚至連思念遠隔千里的妻兒之情也沒有。杜甫當時年四十六歲,位不過一個左拾遺,豈有比他年長,身為翰林學士,拜相在望的王安石,竟因豔情而為春色惱得不能成眠?所以,這絕不是一首愛情詩,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作。但後來讀者,尤其是年輕男女,常結合自己的感情生活,借此詩的情調和詞句來抒發情懷。

北宋一蘇軾

北宋大文豪蘇軾有一首名為《題西林壁》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記得念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上美術課,老師在教室內放一個石膏的雕像,同學們圍著雕像素描,由於每個人看到的雕像部位不同而畫出不同的圖像,這個經驗讓我對於《題西林壁》的詩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樣的當我們將任何社會事件來取代廬山,每個人出於不同的意識形態、生活歷練以及教育程度和利害關係考量,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也就足為奇了。 蘇軾生性豪放,恃才傲物,不懂審時度勢,察言觀色例如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新法未經充分準備就倉促推行被新黨視為眼中釘,當司馬光任相而全面廢除新政,此時,同爲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生激烈衝突,再度被貶。這就是蘇軾的「一肚子不合時宜」,正如他自己所說:「余欲有言,言發於心而衝於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己,以謂寧逆人也,故率吐之。」,由於凡事有主見,往往和主流意見不合而慘遭排斥,被貶到蠻荒之地。 蘇軾一生主要走過的地方:眉山——開封——鳳翔(今寶雞附近)——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黃州——南京——穎州(今安徽阜陽)——揚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島內)——常州,他卻能夠逆來順受,以平常心對待。每到一地都能留下為民謀利的政績。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隨緣自適。由於他的詼諧智慧,所以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 蘇軾不隨人仰府,苟合趁利,光明磊落,正直坦誠。雖然在政治上經常挫敗,但是在詩、詞、文、書、畫五藝俱絕,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他傑出的散文作品標誌著從西魏發端、歷經唐宋的古文運動的勝利結束,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甚至在飲食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實在是一個率性做自己的最佳典範。

從孫猴子大鬧天宮說起

學生時代的國學常識課本中告訴大家,《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然而最近閱讀《妖眼看西遊》一書,根據作者的研究卻發現《西遊記》不是一本由一位作者完成的作品,理由是各回的文字差異很大,有些張回的全篇結構嚴謹,文句優美,另一些卻是結構鬆散,文句勉強算是通順,故事枯燥乏味。本文姑且把作者是誰的問題放在一旁,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對於朝廷的腐化非常不滿,貴族子弟隨便都可混個官,平民子弟則要經過多年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和層層考核。《西遊記》中的天庭的描述就是人間朝廷的反應。例如,孫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說是源于天庭人才選拔、晉升與使用制度的缺位,天庭人浮於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同時家世好的人不論是否有能力都輕易可以吃官糧,沒有背景的人想當官則難於上青天。孫猴子出國求學歸來,雖然作為一方黑社會老大,以強索金箍棒,強銷死籍等等行動,樹立了經典恐怖主義權威形象,但畢竟是在政治生態鏈低端競爭而已。在強銷死籍,徹底解決生存等問題之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他需要自我成就,但他這種仙,只配叫“妖仙“,天庭當局是不承認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像猴子這樣的妖仙或妖怪,《西遊記》中比比皆是,他們都面臨著孫猴子一樣的自我實現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這種草根階層人才,可以想像,妖仙們想要自我實現,就只能造反,或者被招安,沒有第三路可走。因此,沒有孫悟空造反,也會有別的妖仙起事,這跟《水滸》中好漢的下場沒有區別。值得一提的是六耳彌猴,它看到了孫悟空當年激進手段的失敗,於是啟用最高級的病毒程式,成功地把自己複製為孫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經的革命隊伍,企圖採用和平演變手法,達到晉升的目的。 孫悟空或許會奇怪,取經有什麼好,幹嘛那麼辛苦來偽裝自己。說白了,草根階層只要有能力有願望,誰不想出人頭地,由被統治者成為統治者呢?對於猴子這樣的草根豪傑,玉帝第一反應是“那路神將下界收伏?“,也就是說,以天庭優勢武力進行鎮壓,而不是關心民饃,替老百姓解決問題,改善生活。在玉帝的腦海裡,根本沒有危機感,他並不認為需要擴大統治基礎,當然更談不上對人才進行什麼識別和選拔。反之,太白金星是個人物,他建議道:“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此,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這個建議極具深遠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