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師」的故事 一字師: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文賦詩,在詞語上千錘百煉,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層出不窮,千古流傳成為美談。「一字師」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一字之易使詩文集才思、意義、詩韻、境界為一體,將佳作提升為精品。劉勰在《文心雕龍‧煉字》中說:「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在中國文學史上,這種在詞語上千錘百煉,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世代傳為佳話。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改一字,界別人天,非個中人不解。」 【范仲淹的「一字師」】 宋朝文學家范仲淹,非常敬仰東漢名士嚴子陵,於是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原文中有這樣幾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一天,范仲淹把此文給朋友李泰伯看。李泰伯讀後,覺得「先生之德」的「德」略嫌直白淺狹,把「先生之德」改為「先生之風」更好。從意義而言,「德」義狹窄,「風」義廣泛;從音韻而言,「德」 字短促低沉,「風」字遠達響亮。 范仲淹反覆對比吟誦,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風」不但有「風傳千里」、「風流千古」的意味,而且條理自然,韻律和諧。相比之下,「先生之風」意味更為深遠,更能表達出對嚴子陵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遂稱李泰伯為 「一字師」。 ……………………………………………… 唐代大居守李相,雖然身為武官,但酷愛閱讀,尤其喜讀《春秋》。有一天,他閱讀《春秋》時,把「叔孫婼」這個人名的「婼」讀成「若」。他身旁一個小官聽了,臉上不經意的流露出不自然的表情。李相覺的奇怪,便問他說:「我讀《春秋》的時候,你為什麼露出不自然的神色呢?」下屬連忙一邊向他行禮一邊說:「小人聽見將軍把『婼』字讀成『若』音,才知道自己以前讀錯了,所以感到羞愧。」 李相暗自生疑,便說:「其實我是根據《經典釋文》這本書的指示,把『婼』字的讀音揣摩出來的,也許是我讀錯了。」於是他從書架抽出《經典釋文》,與下屬一起研究。下屬見李相態度真摰,虛心好學,便如實的糾正了他的讀音。李相很感激下屬指正自己,把自己的椅子放在北牆邊,請下屬朝北坐好,向他行了拜師的大禮,並尊稱他為「一字師」。 「一字師」這故事告訴我們正確的學習態度:我們應該不計較自己身份地位的高低或年齡的大小,凡是知識學問比自己豐富的人,都應視為老師,虛心求教。 ※【補充說明:「婼」有兩個音:ㄔㄨㄛˋ和 ㄖㄨㄛˋ,作人名時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