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後宫三千,雨露均沾

後宫三千,雨露均沾。 這是個高三孩子的週記,絕的是班主任的回復,更絕的是他母親的批註。 學生週記:國語是朕的皇后,雖然朕幾乎從來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麼的穩固,英語是朕的華妃,朕其實並不真正愛她,只是因為外戚的緣故總要给她家幾分面子,數學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許一開始就是錯的,體育是朕的純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摯愛,至於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懶得理她,到底是誰讓她們入宫的 班主任的回復: 老奴三年來戰戰兢兢、夜不思寐,只為聖上即日面對指考來襲時不至於措手不及,失了往日威風。皇后乃是一宫之主,雖說自幼便與皇上相識,仍需日日沾顧,不可與之疏遠;華妃雖是外戚,但時下舉國内外以華妃為尊,請聖上務必思忖為善;甄妃敏銳聰穎,若能日日眷顧必能助聖上一臂之力;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幾位貴妃貴人,聖上更需雨露均霑,指考一戰,須靠得這幾位主子出力…至於純元皇后,請聖上聽老奴一言,斯人已矣,留於心中有個念想即可~ 母親回復:; 汝若繼續沉迷追劇穿越宮鬥,動搖安身立命之分數,休怪母后斷你wifi,毀你i-pad,追生二胎,動你儲位! 讀者點評: 好文章啊! 幽默中不乏才華, 告誡裏不少現實, 調侃中不忘師責, 叮囑裏又見嚴母。 這樣文字可以讀,值得轉,同樂分享!

蘇軾的《蝶戀花•春景》新解

這首《蝶戀花•春景》是蘇軾一首很受讀者喜愛歷久不衰的小令。長久以來,人們都是認為這首詞是一首借惜春傷情,抒寫他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寫詩人的感傷。面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景色,蘇軾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詞中。藝術構思新穎,使尋常景物含有深意,別有一種耐人玩味的情韻。他在詞中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然而,經過多年反覆深思以及對他的生平深入研究之後,筆者發現這首詞的內容其實另有深意。因為無論是殘花青杏、燕子綠水、柳綿芳草、鞦韆佳人,都別有所指。正如歷代文人總愛將情緒蘊含在作品之中,寫的常常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景象,而是文字底下心情的反射,蘇軾在這闋詞裡就是這樣。例如唐詩中朱慶瑜在《近試上張水部》中的「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以及張籍的《節婦吟》中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都是著名的範例。前述這兩首有名的隱喻詩,是取自於張籍與朱慶餘師生倆人。有趣的是,師生倆人寫的隱喻詩,都是擬托閨情與閨怨的寫法。 蘇軾與佛印的一段逸聞說明他是使用雙關語的箇中高手:在杭州,蘇軾開心的是可以常常與佛印暢遊。佛印雖是出家人,卻不避酒肉,而且燒得一手好豬肉,蘇東坡有一詩「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有一天,佛印煎了魚準備下酒,正巧蘇軾來訪,佛印調皮地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下。進了門的蘇軾聞到魚香,卻不見魚,一瞅知道佛印把魚藏在大磬下,不動聲色。一會兒,緩緩說︰「今日特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奇怪為何有此一問,卻也不加思索隨即說出︰「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慶(磬)有餘(魚),那就積積善,拿出來共享吧!」 其實蘇軾擅於借景抒情,但又不是純客觀地描摹景色,而是在纖細中融入了深沉的感受。他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詩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意在言外的隱喻名句。他在詩中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又如他的《定風波》也是一首很好的隱喻詞。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

我看李紳

乍聽李紳這個名字 , 很多人或許腦海中會感一片茫然 , 但是提起《憫農》這首詩 ,大家或許 在小時候都曾經讀過甚至背過這首《憫農》詩 。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李紳( 772 — 846 ),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生於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擔任過武則天時期的中書令,祖父和父親都是唐朝的地方官。但他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道中落,全靠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育成人。因此,李紳年輕時寫出《憫農》這樣貼近農民生活、反映農民艱辛的詩作,是有生活基礎的。 李紳自幼好學,在唐憲宗 (806 — 820) 元和元年( 806 ),二十七歲的李紳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年輕的李紳為人剛直,當諫官時得罪過一個顯官李逢吉。李逢吉趁敬宗 (824 — 826) 剛登基,就參了李紳一本,敬宗就找個藉口把李紳貶為瑞州司馬。李紳被貶,一路上翻山越嶺到了康州。康州到瑞州沒有旱路,只有一條水路——康河,而康河水淺難以行舟。地方官說:“李司馬有所不知。這康河有條老雌龍,這河水漲不漲,全看它高興不高興。康州人凡有急事上端州,都備下三牲禮品,上媼龍祠去求水,只要老龍高興,馬上河水就漲。李司馬,你不如備上禮品,上媼龍祠禱求一番,試試如何。”李紳說:“禮品還分多寡麼?”“禮品多,水漲得就大就快,禮品少了,恐怕就不好講了。” 李紳勃然大怒,說道:“世上貪官污吏勒索百姓,猶令人憤恨,沒想到龍為一方之神,竟也如貪官惡吏一般,可憤可惱,我偏不上貢,還要作文罵它一頓!” 地方官連忙說:“司馬千萬不可莽撞!惹惱了老龍,恐怕要誤大人行期……” 李紳說:“當今天子惱我,尚不過把我貶到端州,水中一鱗蟲,看它能奈我何?”來到媼龍祠,李紳命書僮擺出文房四寶,研好墨,伸好紙,手指著老龍塑像,寫道:“生為人母,猶憐其子,汝今為龍母,不獨不憐一方子民,反效塵世貪官惡吏刮民骨髓,豈不恥為龍乎……倘不,吾當上表天庭,陳爾劣跡,定伐鱗革甲,汝不懼雷霆耶?”寫好,在老龍面前點火焚了,一道清煙升起。地方官嚇壞了:“李司馬,可闖大禍了!這老龍十分靈驗,你這檄文一下,恐三月也漲不了水啦!”李紳傲然一笑,說:“誤了行期,大不了丟了這頂烏紗帽。要是惹惱了我,拼著一死,我也要毀了這老龍祠,教世人不信這等惡神!”話沒落音,家人稟道:“老爺,河水漲了!河水漲

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知是甚麼時候開始 , 也不知是哪本書中讀到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當時我讀書不求甚解,也不清楚那是甚麼涵意。年紀增長之後,才知道古時候的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不但立刻有官可做,而且說不定馬上就有人來做媒,將富家千金送上門。這時自然就黃金屋與顏如玉就可兼得了。 據孟棨所著唐代詩話《本事詩》載:劉禹錫曾應邀參加揚州節度使李紳的宴會,厚設飲饌。見李紳家中歌妓成群,寫有《贈李司空妓》:『鬟髯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意思是說,你司空大人天天看美女,已經不覺得動心,但是她卻讓我劉禹錫肝腸寸斷啊。李紳果然在酒酣耳熱之際,將此女送給劉禹錫。這就是古人尊重文化人的地方,真是「詩中自有顏如玉」。 但是那終究是遙遠的封建時代的故事了。然而並非表示這種事已經成為絕響。在民國六十年間,我曾經親耳聽過同學的兒子考上台大醫學系,居然有媒婆上門做媒,說某有錢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同時以一間房子作為嫁妝,這個事實完全符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意思。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根據 2018 年 01 月 05 日中天新聞的報導,醫美診所也出現蛋塔效應了嗎?台北東區號稱走幾步就有一間醫美診所,三百多間的診所現在榮景不再,不少店面都紛紛出租。有醫師認為,與其投下大筆廣告費用來宣傳,還不如回歸醫療專業,才會讓病人回流。另外統計也發現,不分科診所、家醫科、復健科,過去面臨歇業的比率最高,醫師也出現失業危機。 根據統計 2013 年鼎盛時期,全台約兩千家醫美診所光台北市東區就有三百家,但現在已有三分之一倒閉,不少店面都要出租。有不少醫美集團也擴大版圖,提供健檢服務搶攻高端客群,但最終得回歸醫師專業,顯示診所真的不好賺。不只醫美診所,根據統計從 2000 年到 2010 年的西醫診所,新開了七千多家卻有兩千家面臨歇業,不少醫生面臨失業的困境,而家醫科需要的看診時間較長,遇上現有「以量制價」的健保制度,讓許多醫師相當無奈。另外,不分科診所和復健科經營也都不太理想。 英國著名英國科學家、散文作家、哲學家、政治家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 1561 年 1 月 22 日— 1626 年 4 月 9 日)曾經說過 , 讀書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