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2, 2015的文章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寄給誰的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 (1) ,巴山 (2) 夜雨漲秋池 (3) 。 何當 (4) 共剪西窗燭 (5) ,卻話 (6) 巴山夜雨時? 【註釋】 (1) 君問歸期未有期:「君問歸期」是問,「未有期」是答。全句是說:您問我回來的日子,但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得歸。 (2) 巴山:中國西部大山,或稱大巴山,為川陜界山。時李商隱在川,故「巴山」在此泛指四川的山。 (3) 漲秋池:秋雨使池水高漲的樣子。 (4) 何當:何時、何日。 (5) 共剪西窗燭:一起在西窗邊修剪燭芯。後世因此詩而有成語「剪燭西窗」言朋友思念或相聚。剪燭:古時油燈或蠟燭,燃點時間長了燈心上會結燈花,剪去後才會更亮。 (6) 卻話:回首重新談起。卻:回頭、回顧之意。 【語譯】 您問我歸期,但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今晚的巴山正下著雨,池塘裡漲滿了秋水。什麼時候才能在西窗下一起剪著燭芯,和你訴說此刻巴山聽雨的心情呢? 【賞析】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一首很有名的詩 , 這首詩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又題作〈夜雨寄內〉,是李商隱在四川時,因思家心切而寫給妻子的作品。當時李商隱的妻子身在長安,位於四川之北,故題為〈夜雨寄北〉。詩人途經巴蜀之地,以詩代信與妻子對答:首句述說其實想要早歸但自己也不知道何時能成行,無奈思念深長卻身不由己。接著以景喻情,描寫巴山夜裡愁煞人的秋風秋雨,令相思之苦如池水般滿溢難當。隨之話鋒一轉,急切的盼望能立即飛到妻子身邊,兩人剪剪燭花談談天,敘聊著身當巴山夜雨的此刻心境。   但是另一種說法是主張李商隱當時應聘到四川,任東川節度柳仲郢的幕僚,寫詩的時間是唐宣宗大中六年(西元 852 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隱的妻子已經故去 , 因此應該是寄給一位知己 , 述說自己思念之情。 ( 當然 , 也有可能是當年的交通與資訊都不便 ,李商隱的妻子雖已故去,但是他並不知道也說不定,所以說是寄給妻子還是說得通的 。 不過古時候有稱妻子為“君”的說法嗎? ) 有人主張《夜雨寄北》,寫得一往情深,而且詩寄的“君”,關切地問著他的歸期,他也盼著與“君”“共剪西窗燭”。這個“君”,至少具備三個條件:一,以往過從較密;二,此刻仍有詩書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從現存的李商隱的詩文看來,有一個人可以成為這樣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詞人溫庭筠。理由是李商隱在徐州幕

轉載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有一首很著名的新詩 「一棵開花的樹」,據說許多讀者認識席慕蓉就是從這首詩開始的。作者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於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 1980 . 10 . 4   席慕蓉曾經在某個新詩研討會中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新竹師範學院 ( 現在的新竹教育大學 ) 教書。 5 月份有一次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火車不斷從山洞間進出。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她心想,正如海是藍給自己看一樣,花當然也是慎重地開給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賞析 這首詩讓人直接反應作者在描寫暗戀,而在愛情的基礎上,加進了慕蓉的禪意,自然就隨超脫世俗之意,境界也跟著提升且富有淒美的感覺。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如果人一生平均壽命是72歲的話,五百年大約是七世,而這也道出作者暗戀的程度,可能是從上輩子、上上輩子、上上上輩子……不管,反正好久好久,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他?我只能回答你:「可能是從上輩子就一直喜歡到現在了!」一世接著一世,世世求佛,終於,原本勸人了卻塵緣的佛都被我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