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之道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生活的民族。事實上,家庭生活   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生命過程中主要的基調。因為人的一生,在家庭中成長,   在家庭中結束。無怪乎孟子曾經認為「父母俱在,兄弟無故」的「天倫之樂」是   「人生三樂」中的第一大樂。         家庭不但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最重要的棲身之所,更是傳統社會結構下最間   時的堡壘。然而由於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變遷,連帶的造成人際倫理的   觀念與生活目標的探求等,都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現代家庭由於男女雙方都必   須外出工作,以求經濟上的寬裕,結果忽略了家庭生活,造成夫妻成怨偶、父母   子女之間疏離、青少年的問題等等都是令人頭痛的社會問題。以至於雖然有緣成   為父母兄弟姊妹的關係,相當難能可貴,但是父子相殘或是兄弟鬩牆之類的人倫   悲劇卻時有所聞。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如何能讓全家人和樂相聚,正是國   人應該捫心自問的嚴肅課題。         既然生活在工商社會的現代人對於理財如此重視,相信大家很容易瞭解美國   著名作家柯維在其名著「與幸福有約」中提出「感情銀行」的觀念。他認為每個   人與人之間都如存有一個銀行帳戶,如果彼此相處良好,則如同天天儲蓄;反之   ,雙方一見面就爭論不休,則像是不斷由該戶頭中提款,雙方感情越來越惡劣,   終至如同陌路、寇讎。為了讓家中每一份子都和睦相處,大家應該專心經營「感   情銀行」內的戶頭,使它們成為「儲蓄帳戶」。以下是一些「增加儲蓄」的建議   :   (1)不時的貼心關懷:爸爸為了與全家相聚而天天回家吃晚飯; 先生看妻子太  勞累,讓她多睡一點,自己起來做早餐; 子女看媽媽做家事辛苦,自動吃        飯後洗碗筷;這些小動作都是貼心關懷的具體表現。   (2)勇敢坦承的道歉:雖然年長的向年幼者道歉並不容易說出口, 但是不如此        做,將使彼此之間的隔閡越積越大, 說出來之後往往能消除對方不滿於無        形。   (3)寬容大度的原諒:對方即使說錯話、作出有損自己的事, 只要對方知錯又   ...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