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情仇何時休
長久以來,報紙的社會版上總是會有各種不同的情殺事件,手段殘忍,令人
怵目驚心。這種個案近日來更是如同傳染病蔓延開來,尤其當事人的年紀都不是
很大,不禁讓人憂心。
多年來,生活在台灣的人不斷叫喊著「愛拼才會贏」,同時一直以"經濟奇
蹟"而沾沾自喜,然而在時代雜誌 (Times)的眼裡,台灣是個「貪婪之島」。
言下之意,台灣人只不過是「經濟動物」而已。事實上,台灣的工商企業發達了
,經濟生活改變了,社會結構發生激烈變遷,生活由悠遊變為緊張。我們的經濟
不斷的發展,新產品與市場的開拓成為全國上下全力以赴的目標,那是我們這個
海島賴以維生的必然途徑。於是生產與交易的思想,成為我們價值的主體。我們
想盡辦法要生產及出口更多的貨物,這個概念已成為我們的生活目標。這個奮鬥
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不知不覺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心理生活之中,成為舉足輕重
的因素。當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從早到晚為了追求物慾和孜孜不倦地
與別人比較競爭時。我們開始逍忘了自己,落寞感越來越嚴重。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裡,我們的精神生活喪失在對物的追求之中,同時不在注
重心靈的感受,也就是犯了證嚴法師所說的「缺愛症」。大家都以擁有物的多寡
來鑑別生活是否光采,以能消費更多美酒佳餚,表示自己的體面和尊嚴。我們用
物來娛樂自己,自己卻變得更貪婪、更空虛。我們想盡辦法用酒色財物來防衛自
己,卻永遠填補不了心中空虛不安的黑暗。一般人似乎把「愛」視同為物,與「
佔有」混為一談。幸福來臨時,很少人會真正去珍惜幸福、享受幸福,反而一直
擔心著幸福不知何時會失掉、會離開,而成了無數擔憂和焦慮的主因。當幸福離
開時,很少人能真誠的去感激它的曾經存在,反而不斷埋怨、自憐、製造業障。
記得達賴在離華的記者招待會中明確的指出「過度的物質追求對於心靈的平
靜將會有負面影響,同時高額的供養金並無法替代智慧與善念。」達賴認為眾生
都追求快樂:「身的快樂可藉物質達成,但心的永恆快樂卻另有途徑。」人類不
應淪為金錢的奴隸,否則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問題。達賴告訴我們「
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快樂」,每個人在自我管理上應注意物質與心靈之間的平衡
,而不要一心沈淪於無止境的物欲追求之中,不克自拔。這些話對於每一位台灣
民眾而言,如同暮鼓晨鐘,值得大家靜心深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