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得

運動與人生的沈思


  
    曾經偶然在某校的運動場看到如下的場景:一位運動員練習跳高,把橫欄定

在1 公尺的地方,跳了幾次,覺得非常吃力,就把橫欄降低10公分再跳。還是覺

得吃力,就再把橫欄降低10公分。這樣,過欄容易了,他覺得輕鬆愉快,心滿意

足。這個人究竟在那裡幹什麼,恐怕誰也說不出來,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絕

不是在運動。就運動員的觀點看,有了跳100公分高的能力,就要準備跳105公分

,然後準備跳110公分。不斷鞭策自己,永遠準備跳得更高,那才叫做「成器」。



    筆者一向對於運動員的執著於不斷勤練的運動精神萬分佩服。例如,只要看

看女網名將辛吉絲或葛拉芙在網球場的奮戰精神,就足以顯現運動員力拚到底的

鬥志,何其令人歎為觀止。再看看高爾夫球好手老虎伍茲全神貫注奮力一揮的畫

面,也令人惟有歎服;他們的現場演出在在都令人擊節叫好。這些一流運動員都

深深了解,110%付出的意義何在,無怪乎他們個個出人頭地。或許有人會說,是

天賦的才華使他們不同凡嚮,然而這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與辛吉絲、葛拉芙同樣

動作敏捷,同樣身手不凡的女性;也有不少跟老虎伍茲難分軒輊的男士,可是成

就卻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可見得光有天分並不足恃;紀律、專注與毅力才是造

就這些人出類拔萃的關鍵所在。只不過這些特質得之不易,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

價才行。好在它們並非遙不可及:凡是有耐心、有恆心、能切實自我檢討的人,

就有希望。



    事實上,人生戰場遠不如運動場來得嚴苛,因為沒有客觀標準來衡量成敗得

失,人生的表現不是以碼表上的幾分幾秒或平均打擊中率多少來評定。要超越個

人極限固然不難,訓練、紀律、必要的知識與追求突破的意願,就已經足夠。其

實110%的投入並非惟一的生活準則,每個人想要如何度過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決

定。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自由尋求自己的一片天,它容得下每天生活如同不停轉

動的陀螺、席不暇暖的人,也容得下遊手好閒、作白日夢的人。說真的,誰又能

體會別人的甘苦得失?所以千萬不要自以為比別人更努力就高人一等而輕視別人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嚴以律己--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毫不鬆懈;但寬以待人--容忍

別人追求與我們不一樣的人生。




    這世上有兩種「謬誤」:就是「過」與「不及」--過分投入與未盡全力都不

可取。但換個角度來想,「過」猶勝於「不及」。太過投入的錯誤或許會暫時造

成傷害,卻終會痊癒。況且這種錯誤還可能有好處,能使我們獲得經驗,更懂得

如何避免重踏覆轍。總之,它可以引導我們進入新境界。然而未盡全力的錯誤等

於是平白放棄難得的機會。它使人一無所獲,卻充滿挫折感且情緒低落。而最嚴

重的毛病,該屬「得過且過」了。只想以最有限的心力敷衍了事,這是致命傷:

永遠難以痊癒。




    人生戰場不如運動場來得嚴苛,是因為沒有客觀標準來衡量成敗得失,個人

的表現不是以平均打擊中多少,或碼表上的幾分幾秒來評定:反而是一些空洞的

言詞來衡量,比方說:「張三表現不錯」、「李四不夠敬業」之類的。更何況,

在芸芸眾生中,易於藏拙。如果美式足球超級杯最具身價的球員,忽然表現得力

不從心,或是高爾夫球明星球員居然打出75桿的成績,任誰都會感覺到他在走下

坡。可是,某某名律師、名醫、名企業家如果表現不如從前,通常只有他四周少

數的人會注意到,即使是令譽不再,也可能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當然,良好的

聲舉毀於一旦,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至於一般大眾,不論在政府機關、公司行號或各級學校裡很多人都發現,只

要付出50%的精神,就能從容應付一切;如果肯投入75%的精力,再加上一點運氣

那簡直就能飛黃騰達了。



    要超越個人極限其實不難,訓練、紀律、必要的知識與追求突破的意願,就

已經足夠。雖然既生而為人,總難免有缺點,否則便不成其為人了。可是這並不

表示,人有理由得過且過。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留心50%、75%與110%的努力之間,有多少差距,在日常生

活中,幾乎任何情況都可套用這個模式。且看以下這個例子:



    假定你希望與公司董事長見面。

    *50%的作法是:心裏暗想,如果能在電梯裏巧遇董事長,該有多好?

    *75%則是:想想看,如果在電梯中相遇,我打算跟董事長談些什麼?

    *而110%的策略是:事先計畫好要說些什麼,並且打聽出董事長每天何時乘

      坐電梯。



    多年的歷練終於使我了悟,這世上有兩種謬誤,就是「過」與「不及」--過

分投入與未盡全力都不可取。但換個角度來想,「過」猶勝於「不及」。太過投

入的錯誤或許會暫時造成傷害,卻終會痊癒。況且這種錯誤還可能有好處,能使

我們獲得經驗,更懂得如何避免重踏覆轍。總之,它可以引導我們進入新境界。

然而未盡全力的錯誤等於是平白放棄難得的機會。它使人一無所獲,卻充滿挫折

感且情緒低落。而最嚴重的毛病,該屬「得過且過」了。只想以最有限的心力敷

衍了事,這是致命傷:永遠難以痊癒。得過且過,真是大謬不然。

   

    過去我總認為事業上的成功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但是,隨著年歲的

增長與歷練的增多,我愈來愈覺得,必須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事業心與工作上

的成就。畢竟,事業成功僅是成功人生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整個人生的成功

,這包括對人際關係處之泰然而且充滿信心;對自我有合理的期許與評價; 又能

夠體會愛人與被愛的喜樂,才是真正的成功。




    還要提醒讀者的是,110%的投入並非惟一的生活準則。世界之大,人人都尋

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容得下馬不停蹄之人,也容得下遊手好閒、作白日夢的

人。再說,誰也無法體會別人的甘苦得失,所以千萬不要自以為比別人更努力就

高人一等。我們應該嚴以律己--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毫不鬆懈;但寬以待人--容忍

別人追求與我們不一樣的人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

漫談古詩十九首十八《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注釋 遺:音ㄨㄟˋ,送來的意思。客人乃替丈夫帶回給妻子的禮物。 端綺:半匹絲絹。端,二丈,即半匹。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故人:本指有舊交情的朋友,此指遠別的丈夫。 合歡:本植物名,羽狀複葉,小葉到夜晚會合起,故曰「合歡」或「合昏」,古人常以之為夫妻和合的象徵。本詩指雙層縫合的被子。 著:音ㄓˇㄨ,通「貯」,即裝填絲棉。 長相思:本應填以長絲,此處將民歌諧音雙關的修辭還原,故謂「長相思」。 緣:音ㄩˋㄢ,在被子四端以絲縷縫合。 以膠投漆中:喻纏綿不分。膠漆為古時兩種黏性最大的接著劑。   語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前來,幫我捎來半匹絲綺。 知心人相隔天涯萬里,還是這麼貼心。 絲綺上繡著雙雙鴛鴦,我要拿來縫成合歡被。 ( 合歡 ) 被中貯著綿長絲緒, ( 合歡 ) 被緣打上不解的同心結。 我們就像膠與漆的投合無間,又有誰能拆散?   由於先前閱讀古詩 《 飲馬長城窟行 》, 其中有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的句子 , 讓我提前吟誦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 。這首詩的結構相當明顯: a、起─敘事,故人贈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b、承─抒情,睹物思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c、轉─對端綺的想像: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人因端綺而浮想聯翩,想像以綺製作成注入濃情蜜意的合歡被。 d、合─對未來的想像: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想像未來二人不再分離,甚至同被共眠,膠漆相投的纏綿情意。 詩中有多個字一語雙關:例如:長相思,「思」諧音「絲」。又如:緣以結不解,「緣」兼具「修邊」、「姻緣」二義,與「結」又合而為「結緣」。「結」兼有「繩結」及「結合」二義。「不解」兼有結解不開及兩情不分二義。其次有譬喻:「以膠投漆中」,喻兩情和合,又暗指未來丈夫歸來,共被同眠,兩情纏綿。出自以譬喻,則不至過分發露,合乎古詩溫柔婉約的抒情精神 ; 以及象徵:「雙鴛鴦」、「合歡」、「不解結」都有夫妻和合的象徵。整條被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