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洲西澗》是唐詩的名篇,很久以前我就會琅琅上口了,但是韋應物寫這首詩時的心態,以及他到底想透過這首詩表達甚麼,卻一直讓我感到很好奇。 建中四年(783)夏,詩人赴任滁州刺史旅程中,曾經遇見老友楊開府,兩人多年未見,酒酣耳熱之際,聊了許多年輕時的荒唐事,韋應物毫不保留的敘述了自傳體詩《逢楊開府》:「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壹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迹,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茕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出身望族,十五歲時曾爲玄宗的三衛郎,他憑恃玄宗恩寵,放浪形骸,不可一世。當時的韋應物不僅目不識丁,而且酗酒濫賭,竊玉偷香,可謂無惡不作。但安史之亂後不久,玄宗出逃四川,他頓時失去了靠山,由於朝廷換上了一班攀龍附鳳的新貴、連身為太上皇的玄宗也受制於肅宗的親信宦官,因而像他這樣的「舊臣」,在太學裡自然落到「憔悴被人欺」的地步,詩人在身自反省之後,及時退而折節讀書。27歲那年靠著自己的努力,當上洛陽丞。他再爲宦之後,不再是一個輕薄浪子,而是完全成爲了一個寧靜淡泊的士人。但是在朝廷受到新貴們的排擠,被外派,遠離權力中心的朝廷,過著歷仕各地的人生經歷。 在他的《答李儋》一詩中說:「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韋應物詩中流露出別後境況蕭索的感慨,並且寫自己的煩惱苦悶。「世事茫茫」是指國家的前途,也包含個人的前途。當時長安還是爲朱泚盤踞,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情況不明。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覺得茫茫一片。他作爲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一籌莫展。正因爲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爲他忠於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於國於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
趣味雅是trivia的中譯 凡是有趣的雞毛蒜皮的資訊,無論是詩詞,歷史,數學或是管理的內容,都是收集與分享的對象。 可曾想過也許不經意的一份資料可能會引起有緣人的興趣,改變他(她)的一生。 為期擴大知識分享機制,方便網友取得所需知識,本人特別宣告:凡屬本部落格的文章,均可在不必經同意下,任意轉載、引用、或改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