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大道知行
唐詩重意,宋詩尚理。在唐人以風華絕代的丰姿情韻,屹立成一座後世遠遠仰望的高峰之後,宋人另闢蹊徑,將繞山的涓涓溪流轉作激揚瀑布,劃出天際一道絢爛的彩虹,繼而匯聚成浩蕩大川奔騰東去,這一脈主流,便是宋人以才為詩,以議為詩,以文為詩,使天地萬物背後的哲理寓於景中,道於詩裡,由此形成了風格鮮明的哲理詩,而朱熹作為理學集大成者,其詩作則為其典型代表。
朱熹為官時間並不長,平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著書講學,對惜時勸學極為看重。他有一首勸學詩甚是有名: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前兩句將定論說出,給人些許沉重感與緊迫感,後兩句勾勒出一個生動的場景,或許春草之夢未醒,秋葉已入西風,這兩個意象初看很是輕柔舒緩,但春草(人的少年)與秋聲(人的老年)相比,更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是多麼重要,從而予以人們深刻啟迪。
身為大儒,朱熹善於通過詩來闡述學習的方法。在春日的一天,雨過風和,草木清新可人,朱熹一手持書,一邊觀看鄉村景色,寫下《觀書有感二首》,其一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自有一番素雅潔凈之美,狀的是眼前物,訴的卻是心底悟,流水則清,死水則濁,思想不也是如此麼?時時汲取新知識,才能不斷提升。其二云: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詩論「船」與「水」的辯證關係,沒有學習的積澱,就難有靈感的迸發,豈能做到對文章的駕馭自如呢?水到渠成的背後,是勤讀多思的積累。這兩首詩將無形的哲理隱藏於有形的比喻之中,富有理趣,讀來回味無窮。
朱熹深知天外有天,學無止境的道理,他將個人探究真理的經歷與樂趣,以詩的形式與人含蓄分享:
行盡吳山過越山,白雲猶是幾重關。若尋汗漫相期處,更在孤鴻滅沒間。
這是朱熹二十二歲剛入仕時所作的《吳山高》,表面看似在說游山行旅無窮無盡,難窺真容,實則說自己博觀約取,轉益多師,更是勉勵自己要戒驕戒躁,鍥而不捨,直至參透世間奧妙。朱熹雖然執著,但亦有超脫的一面。多年後,他又作《偶題三首》,其三云: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此詩以一個「源」字反覆推進,最終感慨道,或許目的地永遠無法抵達,但路途的風景切莫視而不見,學習鑽研的過程也有意義,誰能說沿路看見的潺潺幽泉,不是一種收穫呢?
聖人之道究竟如何?朱熹亦用美好的詩來將心中感悟加以描繪。流傳最深遠的是《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之所以說此詩是哲理詩,而非游春詩,是因為泗水乃孔子講學之地,當時為金所占,朱熹未曾前往過。但朱熹從孔孟之書中,尋覓到了美不勝收的風物,可以以一「新」字形容其不盡欣喜。這「萬紫千紅」豐富多彩,都是春風吹拂所致啊,而這聖人之道便是春風,催發生機、點染人間。所以,一旦領會掌握此等大道,則豁然開朗,新意無窮。
信手寫來,卻舉重若輕。言之有物,更意在言外。這些由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的深層哲思,似有所指,又不點破,如同天上閃爍的星辰,當人們久久注視時,它便會以無聲的訴說,點亮每一雙凝眸。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TmVzDXMBiuFnsJQVT2-1.html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