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書的至高境界

偶然在網路上見到有一位讀者閱讀唐代詩人常建的《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發表以下感想

古詩是難學,譬如大山,橫亙眼前。但是如果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在山腰間,有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這曲徑通幽處,就是我們登上山頂的路,沿著它走下去,「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盡賞古詩學習的美麗與意味。那就讓我們沿著這條曲徑走下去,去探尋那「山光」、「鳥性」、「潭影」、「人心」。
     曲徑之一: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反復朗讀,讀出真意,讀出韻味。
     曲徑之二:知。知道古詩表面的意思,如果不是「讀書不求甚解」,就應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曲徑之三: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古詩的理解不在逐字逐句的翻譯上下功夫,但是對內文基本意思的理解是必須要懂的。懂大意有兩條途徑:反復吟誦與強化記憶。
曲徑之四:評。「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因為時代的關系,我們對古詩中傳承下來的思想要抱著批判與繼承的態度。
    山路彎彎,曲徑通幽,經過讀、知、懂、評這四道曲徑,把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充分感知學習古詩帶來的樂趣,與古人的思想交流,視接千里,思通千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路走來,快樂無限,這就是學習古詩帶來的極大樂趣。

其實我個人的淺見認為如果將其中「古詩」二字用「讀書」二字來取代似乎也說得通。讀書經過「讀、知、懂、評」等步驟後,如果能「學以致用」,其不妙哉?宋代大家王安石就善於此道。《隨園詩話》)卷六紀載說:「唐劉威詩云:『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荊公改為:『漫漫芙蓉難覓路,蕭蕭楊柳獨知門』;蘇子卿詠梅云:『只應花是雪,不悟有香來』,荊公改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又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一千古名句,但這兩句並非全為晏殊為作。據南宋人胡仔所編《苕溪漁隱叢話》引《復齋漫錄》記載,宋仁宗天聖五年(西元一○二七年),晏殊有事前往杭州,途中經過揚州,他先進大明寺內休息,由於當時寺廟都設有詩板給文人題詩,晏殊頗欣賞詩板上的一首五言律詩〈揚州懷古〉,經過打聽,得知作者乃江都縣尉王琪;其後晏殊派人找王琪用餐,並告訴王琪自己有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但就是對不出適當的句子,王琪一聽,即問晏殊可否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當場讚賞不已,立刻提拔王琪為其幕僚。晏殊〈浣溪沙〉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流傳至今,已是極為耳熟能詳的用語。

然而,能將他人之作巧妙運用至極的無過於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以三句宋詞描述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能以全然不同的理解用宋詞來描述人生的不同境界可能是當初原作者寫詞時所遠遠想像不到的,卻又是這般貼切,這才是讀書通達的最高境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失其母,

白居易的《花非花》究竟是什麽意思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首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花非花》在五十多年前我讀書的時候就已經於音樂課中學過 ,至今還沒忘記它的旋律 。 不過對於詞句的意思卻是不甚了了。最近我著迷台詩宋詞的學習,上網查這首詩的翻譯,發現有多家不同的解讀,詩人的《花非花》到底想說什麼呢?感到十分有趣,特將結果整理與同好分享 。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但這首《花非花》卻句式奇特,且通篇取譬,十分含蓄,甚至迷離,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因此對於這首詩到底想表達甚麼 , 充滿好奇 。 詩取前三字爲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詞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如果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裏“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啓下作用,由此生發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歎:“去似朝雲無覓處”。   有人主張這首詞通篇都是隱語, 主題當是詠官妓 。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官妓,供那些官僚們驅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    “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來,黎明即去。因此,她來的時間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個春夢。她去了之後,就像清晨的雲,消散得無影無蹤。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係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