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大山的腳下有一幢寺廟。寺裡和尚不多,每天誦經念佛,日子過得倒也平靜快活。然而這安逸的生活很快被一群猴子攪得天翻地覆,一塌糊塗。猴子來自寺廟背後那座山上,數量有千餘隻之多。原先猴群還沒壯大到如此規模時,山上花果充足,猴子們衣食無憂,住在山上,真如同在天堂一般。然而,年復一年,猴子越來越多,隊伍一天天龐大,山上的果實被採食殆盡,鬧起了饑荒。猴王沒法子,只好領著眾猴翻山越嶺、趟河過溪到山下來尋找食物。
山下的寺廟最先吸引了群猴的目光,因為每當中午時候,可以聞到從裡面飄來陣陣的飯香,饞得許多猴子口水直流。猴王一聲唿哨,群猴早已急不可耐,見大王下了「進攻」的命令,紛紛爭先恐後躥房越脊、爬屋上牆跳進了廟裡。離院牆不遠就是寺院的廚房,和尚們正在分飯,眾猴蜂擁而上,搶盆奪碗,開始大吃大嚼。和尚人少,再加上毫無防範,哪爭得過這麼多的猴子。不消片刻,飯菜便被搶個精光。這時猴王又一聲唿哨,群猴一鬨而散,只留下滿地的殘盆破碗和一幫目瞪口呆、手足無措的和尚。
群猴自從初次得手,討了回便宜,就認為找到了吃飯的門路。每天中午時候便如約而至,弄得和尚吃飯時不得不高度戒備,如臨大敵。日子一長,面對群猴的屢屢侵擾,和尚們苦不堪言,束手無策。廟裡的方丈天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甚至動了把廟宇遷往別處的念頭。
這一天方丈無心誦經,在禪房裡心事重重地來回踱步,從門外進來一位雲遊和尚。方丈知道遊方僧爬千座山,行萬里路,見多識廣,於是就將寺廟最近受到一群猴子騷擾的事,一一對遊方僧說了,並請遊方僧幫忙拿個趕走猴群的主意。遊方僧微微一笑:「這有何難,我保證在三天內叫這群猴子在這座山里絕跡!」眾和尚一聽,半信半疑,不知遊方僧有啥好手段,畢竟猴子不是三兩隻,就是都順從著讓你捉,也要費些工夫呢!
第二天,和尚們依照遊方僧的吩咐在廚房裡用擀麵杖支起了一個曬糧用的籮筐,下面撒了幾枚板栗、乾棗,擀麵杖下端用繩子拴了,牽引到別處。
中午時分,一切準備就緒,群猴又不請自來。它們先探頭探腦一番,然後跳過院牆,熟門熟路直奔廚房。走在前面的猴王和另外一隻猴子最先發現了板栗和乾棗,一縱一躥,早到了籮筐下面,毫無顧忌地抓起來,放到嘴裡猛嚼。遊方僧見時機成熟,指揮和尚們一拉繩子,那籮筐便翻倒下來,將兩隻猴子嚴嚴實實地扣在了下面。這時早有準備的和尚提來兩桶連夜研磨好的濃墨汁,抓過猴子就將它們按進了墨水桶裡,從頭到腳、上上下下浸了個透,兩隻猴子在眨眼間變成了兩隻「黑毛怪」。遊方僧見火候差不多了,將猴子倒提出來往旁邊一扔,放了。
兩隻猴子經這一番驚嚇,早已魂飛魄散,心驚膽戰地向同夥逃去。而群猴突然發現和尚們放出兩隻「黑毛怪獸」,萬分恐懼,不知是何方的妖怪,轉身就跑,連滾帶爬向山上奔去。猴群跑得越快,兩隻猴子在後面追得越緊。群猴更加驚恐萬狀,都害怕自己一旦跑慢,被那兩隻怪物捉住給吃了。就這樣,沒用三天,以前漫山遍野的猴子果真跑了個精光,也不知都去了哪裡。從此,寺裡的和尚又過上了寧靜的生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rx2rpax.html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