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被人認為不吉利呢?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牠)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唐人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因而把烏鴉看作是"吉烏"、"祥禽"、"孝鳥"。唐人除了讓烏鴉帶上倫理色彩,又將牠引進政治生活中,充當天人感應的角色,成為政治清明的徵候。古人認為日中有烏,日又是天子的象徵,於是烏鴉便成了御用專利品。此外,古人有時僅僅以烏鴉作為太陽的代稱。李敬方《天臺閑望》詩說:"陽烏晴展翅,陰魄夜飛輪。"韓琮《春愁篇》詩說:"金烏長飛玉兔走。"他們都以"陽烏"、"金烏"代指太陽,與稱為"陰魄"、"玉兔"的月亮對舉。然而對於烏鴉的看法由從吉祥象徵轉變到災難徵兆的關鍵發生於晚唐的戰事,由於每當戰役結束,成群的烏鴉會飛來啄食戰死者的屍體,如此一來,烏鴉的出現,就會被人們認為出師不利,這是從戰敗者一方來說的。另一方面,就勝利者而言,不是照樣可以認為烏鴉的出現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嗎?但是,烏鴉預示一方在戰爭中不如意的觀念出現後,便打開了一個缺口,使烏鴉體現了正負二元化的傾向。不如意觀念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便將在墳頭啄食祭品而群飛亂噪的烏鴉,逐漸看作是令人討厭的東西,甚至是倒楣、不祥的象徵。
記得曾經在某處看過一則趣聞:有個馬來西亞商人到中國洽商,與當地的一個商人進行一場商業談判,事前他們都各自做了無數次的演練。到了談判當天,突然有一群烏鴉在會場外面叫。中國商人心想:「糟糕,這是個壞兆頭!」因為烏鴉在中國是不祥的預兆。馬來西亞商人心想:「太好了,有烏鴉來助陣,這是個好兆頭!」因為烏鴉在馬來西亞是個吉利的象徵。戰還沒開打,兩個人因為想法不同,在氣勢上已經先分出了高下。真沒想到不同的民俗觀念竟然也會影響生意談判,實在出人意外。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