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吳女紫玉傳》:吳王夫差的小女兒名喚紫玉,年方十八,才貌俱美,姿采秀豔。正處思春年華的美少女看上了大她一歲、頗通道術的英俊少年韓重,使人傳書暗通心曲,表示很願意做他的妻子。韓重正要趕往齊魯研習音樂,便托父母到吳王府求婚。吳王夫差嫌兩家門不當戶不對,怒而回絕。紫玉聽說,非常失望,不久即愁思鬱結而死。吳王將紫玉葬在姑蘇西門之外。紫玉死後三年,韓重學成歸來,得知紫玉死因,十分悲傷,置辦了祭品到紫玉墳前弔唁,哭成淚人。韓重的真情觸動了紫玉的靈魂,於是她現出原形從墓中出來,流著淚對韓重說:“自你走後,你父母就來王府提親,我以為父親會慷慨應允,未料他竟斷然拒絕。”紫玉哽咽難言,環顧左右,宛頸而歌道:
南山有烏,北山張羅。
烏既高飛,羅將奈何?
志欲從君,讒言孔多。
悲結生疾,沒命黃壚。
命之不造,冤如之何?
羽族之長,名為鳳凰。
一日失雄,三年感傷。
雖有眾鳥,不為匹雙。
故見鄙姿,逢君輝光。
身遠心近,何嘗暫忘!
歌畢,歔欷流涕,脈脈含情邀請韓重同入墓室。韓重略有遲疑說:“死生異路,恐有罪過,不敢承命。”紫玉淒然道:“死生異路,我也知之。然今一別,永無後期。你是怕我為鬼加害於你麼?我對你的一片真心和癡情,難道還有懷疑嗎?”
韓重為紫玉的真情所感,便與她攜手同入墓塚。紫玉擺上酒席,與韓重對飲,款留他三天三夜,極盡夫婦之禮。臨別前,紫玉取出一顆直徑一寸大的明珠送給韓重,對他說:“既毀其名,又絕其願,紫玉沒什麼可說的了!請韓郎自重。若至吾家,代我向父王致敬。”韓重從墓中出來,徑直往吳王府稟說奇遇。吳王大怒說:“我女兒早死,你不過是挖掘墳墓,盜取明珠,假託鬼神來騙我罷了。”遂下令逮捕韓重,韓重奮力逃脫,來到紫玉墳前哭訴。紫玉再次從墳中出來,安慰他說:“韓郎不必擔心,我這就回去向父王說個明白。”
紫王妝梳打扮得像生前一樣光彩照人,回到宮裡。吳王到見紫玉,又驚又喜。問她說:“你怎麼能死而復生呢?”紫玉跪言道:“當年韓重父母來王府求婚,父王不允,我名毀義絕,以至身亡。現韓重遠道還家,聞紫玉已死,到我墳前弔唁,我為他真情感動,就出來與他相見。明珠是我所贈,留作紀念,的確不是發塚所得,請父王不要冤枉他。”
吳王夫人聽說女兒回來,急忙跑出來,剛要摟住紫玉,紫玉卻化作一縷輕煙,飄然而去。……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