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李之問,在長安做官任滿,被調到洛陽重新安排新職。就在他滯留東京,翹首待旨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時的京都名妓聶勝瓊。勝瓊不但容貌漂亮,而且才學出眾,十分聰慧。李之問與她一見鍾情,頗有相見恨晚之歎。但無奈日期將至,他只好出京了。臨出京之時,聶勝瓊在蓮花樓設宴為李之問送別,一種依依不捨之情,流露於勝瓊的眉間心上。她出口唱到:
無法留君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這兩句是說,李之問要出京了,我沒有什麼辦法留他住下來,可是,我也無可奈何,沒有辦法隨他一道同行。勝瓊唱得淚流滿面,還在反復唱這二句。李之問見狀,大為感動,他決計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京城陪聶勝瓊再住幾個月。但光陰荏苒,幾個月一晃就過去了。這時李之問家中的妻子也寫信讓他趕快回去。之問無奈,只好匆匆與勝瓊作別,情緒不快地上路了。
之問走後,勝瓊無論如何也驅遣不了心中的相思之情。她提筆寫了一首《鷓鴣天》,聊寄相思,讓人捎給走在半路上的李之問: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這首詞,上片寫她給李之問送別的情形,李之問出京,她在蓮花樓歌《陽關》為之送別,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了五程才回去,情誼是多麼真摯啊!她以“玉慘花愁”來形容自己的悲哀神態。下片則寫她在別後思念李之問的情況:好夢不成,誰也不瞭解她對李之問的思念之情。淒涼的夜晚,枕前的淚水,伴隨著階前的雨聲,一滴又一滴,一直滴到天明。
這首詞寫得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李之問讀後,感歎欷歔,就把它珍藏在箱子裡了。到家裡,他的妻子翻檢行裝,忽然發現了,於是責問李之問,此詞是怎麼回事?李之問知道瞞不過去,就一五一十全對妻子說了。心裡忐忑不安的在等著妻子的發怒,哪知道李妻竟然被聶勝瓊的這首情真意切和哀婉纏綿的詞深深打動了,不但不生氣,反而主動出資,幫助李之問把這位歌妓娶了回來作妾。聶勝瓊到了李之問家後,與李之問的妻子相處得也十分和睦,生活過得十分美滿。這其中當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之問。這樣一件軼事顯示兩點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這位李夫人是個性情中人,有很好的EQ,非常明理,寬容大量,將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替聶勝瓊贖身,不像一般故事中的大老婆善忌,如此一來,免去老公心不在家的隱患。
(二)這位聶勝瓊也有很好的EQ,非常懂得感恩圖報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人情世故,能夠審時度勢,將過去的首飾都收起來,洗盡鉛華,低調的事奉主母,終身和悅,與主母間沒有嫌隙,十分難能可貴。宋時的歌妓得以從良為士人妾,已是相當美滿的歸宿了,能得到這樣結果的人也是不多,因而傳為佳話。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