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胡適為北大畢業生講演。考慮到大學生畢業後接觸到社會的種種陰暗面,容易陷入“混日子”和“做了惡勢力的俘虜”這兩種“墮落的危險”,他開出三種藥方,一是“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三是“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胡適認為,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因此,人生中要有一兩個問題盤桓腦中,時時鑽研破解,人生自然不會墮落,自然會充實而有成就;再者,“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因職業未必就是人們所學的,所喜歡的,所擅長的,所以,一個人發展其正當興趣乃最好的救濟方法,他業餘所得的成績往往比職業所得的還要大。胡適舉了英國19世紀的兩個哲人為例,一個是密爾,“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個很高的位置”;一個是斯賓塞,他是測量工程師,“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再其次,做人總得有一點信心,人生艱難,創業不易,然而“功不唐捐”。“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
做為一個宅老頭,有許多的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問題。例如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寸難買光陰”的話,意思是要人愛惜時間的意思。關於愛惜光陰的詩句我也聽過不少,例如:
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3、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
4、天波易謝,寸暑難留。——王勃
5、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
6、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金縷衣》
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8、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陸機《短歌行》
9、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10、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年輕的時候對於這類的話總是當作耳邊風,最近無意間再想想,心中不覺產生兩個問題:(1)最早講這句話的人是誰?
(2)為什麼時間用寸來衡量?
經過上網一番google,總算找到答案,在此語有興趣的人分享。
(1)最早提到“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人士唐末詩人王貞白,他在“白鹿洞二首”的詩中的其一
“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是一首寫詩人自己的讀書生活的詩,也是一首惜時詩。“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內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南。這裡青山環抱,碧樹成蔭,環境幽靜。名為“白鹿洞”,實際並不是洞,而是山谷間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讀書,養有一頭白鹿為伴,因名“白鹿洞”。首句敘事。“讀書不覺已春深”,言自己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春深”猶言春末、晚春。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讀書入神,每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全然忘記了時間。春天快過完了,是詩人不經意中猛然發現的。這一發現令詩人甚感意外,頗多感慨。他覺得光陰過得太快了,許多知識要學,時間總不夠用似的。
次句寫詩人的感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陰,指極短的時間,這裡以金子喻光陰,謂時間寶貴,應該珍惜。這是詩人由第一句敘事自然引發出來的感悟,也是詩人給後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特別是讀書人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
三、四句敘事,補敘自己發覺“春深”,是因為“道人來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開玩笑。道人修禪養性是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的了,而詩人需要道人來“引笑”,才肯放鬆一下,休息片刻,可見詩人讀書之專心致志,非同尋常。這不,道人到來之時,詩人正在深入鑽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周情孔思”,當指古代讀書人所讀的儒家典籍。從詩人的讀書生活看,詩人是惜時如金、潛心求知的人。我們應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2)為什麼時間用寸來衡量?
光陰稱“寸”,緣于古人用“晷”來測算時間,“晷”又稱作“日晷”。日晷即是在圓形板上刻上表明時間的度數,圓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陰影由長而短,又由短而長地映在度數上,即表示著時間。“寸陰”,即陰影縮短或延長一寸的距離。《淮南子.厚道訓》云:“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透過網路的幫忙,找出疑問的答案,心中感到無比的快慰,這種自得其樂地享受不是人人可以感同身受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