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散文家陳之藩在所著《在春風裡》的文章「願天早生聖人」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甚麼是獨立戰爭時代的精神?
在費城郊區,有一個名跡,即是華盛頓在佛治山谷(Valley Forge)冬天受兵困時的各種遺跡。每個大人小孩,不是拿著一杯可口可樂,就是拿著一錐冰淇淋,走來走去,走出走進的參觀華盛頓受困時的總部。大人告訴小孩說,華盛頓在這兒沒有東西吃,沒有衣服穿。最餓的時候把皮鞋煮煮吃了。
小孩仰著頭問:“煮皮鞋好吃嗎?”
大人說:“沒有牛排好吃,也許差不多!”
小孩問:“華盛頓為什麼不吃牛排呢?”
這些荒謬絕倫的對話,讓我聯想到中國的晉惠帝。天下慌亂,聽說有百姓餓死的事情,他天真地問:“何不食肉糜?”這種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家人,不僅僅在中國有,在國外也有。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就是這樣一個人。當法國局勢動盪不安的時候,有“赤字皇后”之稱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在凡爾賽宮的公園裡建造田園小屋,饒有興致地過起了擠奶女工的生活。當大臣告訴她,窮人們連麵包都沒得吃時,她這樣問道:“那幹嘛不吃蛋糕呢?”
其實如果靜下心來深入的想一想,提出“何不食肉糜?”之類的問題並不能怪晉惠帝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在他的成長於深宮大院中,天天錦衣玉食,從來沒有經歷過窮人們挨餓受凍的經驗,甚至可能不知道人間有挨餓受凍這種事。事實上,人被現實環境所逼時,為了生存下去,如果連草根樹皮都無法取得的時候,易子而食的慘劇在中國歷史中不是沒有發生過。絕境求生是人的本能,把皮鞋煮煮吃了是飢餓難耐的環境中萬不得已的舉動,如果在太平盛世,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念頭和行為的。因此,當有人提出“煮皮鞋好吃嗎?”的問題時,提問者只不過是出於好奇心,因為他沒有挨餓受凍的經驗,因而無法感同身受,應該給予機會教育,向他們解說對於那些挨餓受凍的人要有同情的憐憫之心,同時要要珍惜自己不必挨餓受凍的幸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