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讀後
長久以來,中國四大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紅樓夢》等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在華人的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隔若干時間總是會有關於這四本書的討論或評論的書出版。多年來,我已經斷斷續續的收藏不少,例如民國70年水牛出版社再版的李辰冬所著《三國、水滸與西遊》、民國88年三民書局十版的薩孟武所著《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近年來有關《西遊記》的簡體字著作尤其多,例如多年前,我曾經買過一套二冊的《新西遊記》,其中將觀音菩薩描寫為妖婦;有的曾經被轉為正體字(繁體)在台灣出版,例如有一本《孫悟空是好員工》的書以孫悟空身為取經團隊成員之一在取經過程的表現說明職場的員工守則;又如前兩年我曾讀過由聯經出版公司發行《妖眼看西遊》,對於西遊記的內容有顛覆性的探究,讓我嘆為觀止。我發現早年對於西遊記的態度與近年的相關出版品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比較嚴肅地看待《西遊記》,而簡體字著作則是比較嘻笑揭底的輕鬆調調。然而,無論書的內容是如何荒誕離奇,只要作者能夠瞎掰得自圓其說,都能讓我享受了一段閱讀的樂趣。
前兩天路過清大水木書店,看到印刻的回頭書中有一本2009年出版鄧維楨所寫《猴王》,是描述孫悟空的童年時代的故事。我對於《西遊記》的故事一向情有獨鍾,既然售價是原價的對折,立刻買下,並且回家後就開始閱讀,好奇著者到底能寫出甚麼不一樣的孫悟空。孫悟空的「人生」分成兩部分:出生和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以及之後隨唐三藏取經。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隨心所欲,逍遙自在;壓在五行山下之後受制於觀音菩薩所賜的金箍而不再能我行我素,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受教育,被社會化。
本書內容專注於石猴從出生和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經歷,大致如下所述:石猴誕生、成為花果山猴王、由東海龍王處取得定海神針金箍棒、受教於祖師,學習騰雲駕霧的本事、到閻王殿消除猴族生死簿、兩次大鬧天宮、以及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等等歷程。在這些經歷中,猴王所體驗的結論只有一點:這是個武力強者通吃的世界,也就是「拳頭即真理」。
當天庭收到東海龍王與閻王對於猴王的暴力行為的控訴時,天兵天將原本對於這隻猴王的無法無天行為叱之以鼻,掉以輕心,因而發生猴王第一次大鬧天庭的事件,天兵天將對於猴王竟然無可奈何,這種結結局實在非常尷尬,玉帝只好聽從太白金星的建議,對猴王進行招安,封牠為弼馬溫的管馬小官;猴王原本對於自己能在天庭當官很得意,後來發現卻是無法受邀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一怒之下就自行偷吃蟠桃、仙酒和老君的金丹,後來發現闖下大禍就反出天庭,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而發生第二次大鬧天庭的事件。
猴王第二次大鬧天庭的結局是被捉受罰。然而猴王的這一段歷練卻提升了他的法力,例如在老君八卦爐中所練成功的火眼金睛在取經的途中就派上了用場。
我發現猴王大鬧天庭的經歷和中國歷史上朝廷遭遇強敵時,鴿派的回應十分類似,基本上就是妥協招安,例如以公主和親、每年支付若干金銀財寶或許以若干土地來息事寧人,以換取短暫的和平。雖然面子上或許不太好看,但是這種對策總比鷹派的以戰止戰的支出要經濟很多。
本書共計232頁,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就閱讀完畢。我的讀後感想很紛亂,例如我發現《猴王》中所描述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南極仙翁等等的神仙其實都是道教的神、結果在天庭,法力最為強大的竟然是佛祖,那是佛教的神。換句話說,《猴王》的思維是道教不如佛教。另外,據說吳承恩是用天庭暗示明代的嘉靖年間,皇帝怠政不上朝,朝廷政治每天官員上朝成為虛應故事的行禮儀式,如同一攤死水的情形。其實,我覺得天庭是個可怕的地方,例如天天都是風平浪靜,其中人物都不會老。我曾試想如果我們的人生是長壽不死,卻必須天天過著一成不變的單調日子,而且永無止境,該是多麼無趣。我覺得關於天庭的描述只是一個平面的敘述,沒有真實的感覺。同時我不懂的是這種朝廷,沒有歲收,不知哪來的經費維持體制的運作?最後,我想說的感想是同意作者的「序」或「前言」,鄧先生說「想將《猴王》寫得不一樣些,完稿後卻發現自己並未能跳出吳承恩的手掌心」,這個說法是鄧先生將自己比喻為孫悟空,而將吳承恩比喻為如來佛,倒是很巧妙的反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