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論語》同為《四書》之一,但是普及性卻遠不如《論語》,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孟子》內容偏於長篇大論,而後者往往言簡意賅,就像短篇小說往往比長篇小說受歡迎是類似的道理。
《孟子‧告子下》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一段是經常被人所引述的名篇,經過多年的誦讀,有一愚所得,茲以「野人獻曝」的赤誠與同好分享。
第一,雖然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以及百里奚諸賢出類拔萃,但是也有賴遇到識才的伯樂將他們挖掘提拔出來,讓他們有機會一展長才。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有識之士,沒有遇到伯樂,而被埋沒。所以韓愈有所感的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其次,上述被點名的諸賢都是經得起考驗的千里馬,每個人在被發掘之前都默默的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保持理想。著名的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我們都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些諸賢就是少數「仰望星空」的人。
我對於這段文字最無法理解的是「人恆過,然後能改」,有人將之翻譯為白話文「一個人要經過多次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我認為有人為了面子問題而死不認錯,「過則勿憚改」是一件了不起的行為。
曾經看到一場辯論:「說話到底是應該言之有理,還是言之有物?前者偏於失去溫度,而後者則是失去高度。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言之有物,而「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言之有理。兩者並列,面面俱到,實在精彩。
但是,後續的「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似乎有點畫蛇添足,總結為「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是否有與先前的論述不相符的鬆懈感?
……………………………………………………………………..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當中仍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Oscar Wilde)
王爾德寫小說、散文、戲劇與詩,是個全方位創作者,而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則是童話。他以自己的生命歷程告訴我們,雖然我們都想往上提昇,很多時候,卻只是站在溝裡。在泥濘和腐臭之中,有些人不可避免的沉淪了;有些人卻因為抬頭看見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而微笑,而有了靈魂的飛行。
就算身在泥濘,還是要有遙望星空的希望跟勇氣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