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慈悲~
「功德箱裡的錢」
黃昏,寺廟裡靜悄悄的,香爐裡煙霧瀰漫,僧人們正在吃晚飯,一個男人悄悄地溜進寺廟,來到功德箱前面。
白天,男人曾來過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裡放錢。看看四周沒有人,男人便將功德箱放下,從裡面往外倒錢。在一邊兒,小沙彌和師父看了個一清二楚。
小沙彌說:「師父,有人偷錢!」
師父說:「我知道。」
小沙彌說:「我們去把他抓住……」
師父說:「不用。」
小沙彌急了:「師父,為什麼啊?他偷了我們的錢,他是小偷!」
師父說:「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們的錢……」
「那怎麼不是我們的錢呢?」小沙彌盯著師父。
師父說:「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現在有人需要它,取出來,怎麼算是偷呢?」
小和尚聽了默默無語,他眼睜睜地看著男人將功德箱裡的錢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裡面看了看,說:「師父,裡面還有錢!」
師父點點頭,說:「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還會留錢在裡面嗎?」
小沙彌點了點頭。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黃昏,那個男人又趁著大家吃晚飯的時候溜進了寺廟,他來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沒有人,又將功德箱放下取錢。
這一次,小沙彌和師父依然看了個一清二楚。
小沙彌見了,說:「師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們的錢了!」
師父說:「人放錢,人取錢,人的錢人花,何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為不夠,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
小沙彌非常生氣,可不敢發作,只好眼睜睜看著男人取走功德箱裡的錢。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裡面看了看,發現裡面還有錢,心想男人總算不太壞,便作罷。
此後,男人再也沒有來寺廟。
一年之後,男人再次踏進寺廟。
男人來的時候不是黃昏,而是上午。
男人進了大殿,拜了佛,來到功德箱前面,他打開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錢塞進了功德箱。旁邊的人都張大了嘴巴--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彌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問男人為何這麼大方。
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說自己那時候走投無路,非常需要錢,看到功德箱裡的錢,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裡的錢讓他絕處逢生,現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來加倍奉還。
小沙彌把這事告訴了師父,師父說:「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給別人一條出路,別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終,我們也能得到加倍的回報。功德箱,那是人們的功德箱,也是我們的功德箱啊!」
後來,這事傳開了,寺廟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個功德箱在寺廟門口,小沙彌專門負責管理這個功德箱。
每天,小沙彌都會往功德箱裡裝錢,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取錢。
開始的時候,白天裝滿錢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變少了,可是幾個月後,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裡裝錢了,每天早上,功德箱裡都是滿滿的一箱錢,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錢,否則,裡面就裝不下了。
那裡面的錢,有人加倍奉還的,也有人捐獻的。加倍奉還的人想感恩,捐獻的人想行善幫助他人。
不必鄙夷任何一個被生活壓彎了脊背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清高〞的資格!誰人不渴望一種尊貴?何謂大悲?同體即是大悲。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