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1:
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
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閒適自樂。
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
這裡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
譯文2:
問我為何隱居在碧山,笑而不答內心一片安閒。
桃花片片隨著流水遠去,真是另有一番美好,不是煩惱的人間所能比及。
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始,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十年,曾隱居碧山桃花岩。這首詩當作於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隱居時期。這首詩最引起我的興趣的就是“笑而不答”四字,這一笑意味深遠,讓人對於他心中到底如何想感到好奇。
胡適有一首題為《一笑》的新詩:“十幾年前,一個人對我笑了一笑,我當時不懂得什麼,只覺得他笑得很好。那個人後來不知怎樣了,只是他那一笑還在,我不但忘不了他,
還覺得他越久越可愛。我借他做了許多情詩,我替他想出種種境地,有的人讀了傷心,有的人讀了歡喜。歡喜也罷,傷心也罷,其實只是那一笑,我也許不會再見那笑的人,
但我很感謝他笑的真好。”這“笑的真好”的人當時或許只是無意識的隨意笑一下,卻沒想到在那一瞬間會讓看到她(他)笑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在歷史長河中以及文學作品中,留下許多有關於笑的故事。著名的例子有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不笑,在虢石父的提議下。周幽王命人點燃了驪山標示西戎攻擊的烽火,傳遞京城告急的警報,結果各諸侯紛紛率兵前來支援時看到驪山歌舞昇平,才知被戲弄。而褒姒看到焦急萬狀的諸侯和士兵們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後來西戎果真攻打周朝都城豐鎬,周幽王再點烽火時卻無人理會,結果這褒姒一笑竟關係著周朝的存亡。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楊玉環的一笑勾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魂。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為博得貴妃歡心,就派人從數千里外的南方用千里馬運送回荔枝。杜牧的詩《過華清宮》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大詩人余光中曾經有一首《昨夜你對我一笑》的新詩:“昨夜你對我一笑,到如今餘音嫋嫋:我化作一葉小舟,隨音波上下飄搖。昨夜你對我一笑,酒渦裡掀起狂濤:我化作一片落花,在渦裡左右打繞。昨夜你對我一笑,啊!我開始有了驕傲:打開記憶的匣子,守財奴似的,又數了一遍財寶。”這首新詩後來被編成流行歌曲,多年後還是有許多人能幾句。
專家指出,笑聲除了表達快樂的感覺外,也是用來掩飾真實情緒的主要方式。其實,笑也可以作為一種回應方式。齊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人生於天地之間,有人稱讚,就一定會有人詆毀。這就像天氣一樣,有晴就有陰,有陽光普照,就有陰雨綿綿。這道理也許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齊老那兩笑,並不容易。別人誇獎,自然歡喜,高帽子誰不願意戴呀!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聰慧,稟賦過人,二三十歲就官拜七品縣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師——清乾隆年間的名臣尹文端辭行。尹文端問: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袁枚老老實實地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文端一聽有些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但袁枚說,老師你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都喜歡戴高帽子,想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尹文端聽罷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為才子,對世事洞明如鏡,在不知不覺中,就將一頂高帽子送給了尹文端。連自以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譽之,一笑”,何況普通人呢。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做到“人譽之,一笑”,那麼他無論做什麼都能夠了然于心,淡然處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經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更進一步,如果能夠做到“人罵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駡。對此,釋迦牟迪並沒有惡語相向給予回擊。他心平氣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終於罵累了。這時,釋迦牟尼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時,那麼這個東西屬於誰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屬於送東西的人自己了。”釋迦牟尼又問:“那麼謾駡又屬於誰呢?”這個人聞聽此言,一時語塞。從此,他再也不謾駡釋迦牟尼了。面對突如其來的誹謗和指責,釋迦牟尼不為所動,表現出了少有的冷靜與清醒。他不理睬,也不還擊,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而是以他慈悲寬大的胸懷,讓指責無處落腳,將謾駡化解於無形,讓對方最終自慚形穢,敗下陣來,而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面對無聊的誹謗與謾駡,有時候,一笑其實就是最有力的還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