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白居易的戲文詩《池鶴八絕句》

西方心理學有一種說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無論你多大了。」我想那或許就是「童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看到池塘邊有鶴和一些禽鳥聚在一起,忽然童心大發,靈感從天而降,將禽鳥擬人化,寫出《池鶴八絕句》的詩,內容相當有趣,我在網上隨意閒逛時,無意間發現,特意與大家分享大詩人白居易的遊戲之作。我的古文修養只是業餘級,如果有誤譯,非常希望有專家能指教。 這首詩的前面有一小段引言:「池上有鶴,介然不羣。烏、鳶、雞、鵝,次第嘲噪。諸禽似有所誚,鶴亦時復一鳴。予非冶長,不通其意,因戲與贈荅,以意斟酌之,聊亦自取笑耳。」 譯文 池塘邊有鶴獨立一旁,另外還有烏鴉、大雁(鳶)、雞和鵝在一起,發出吵雜的聲音,每隻禽鳥似乎都在對鶴評頭論足一番,鶴也不時發出聲音。我不是公冶長,因此聽不懂禽鳥們到底是在談論甚麼。所以就以遊戲的心情,揣磨牠們的心思,好玩的自我取樂而已。 (1)雞贈鶴   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不會悠悠時俗士,重君輕我意如何。 譯文 你能警露沒甚麼了不起,我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以及早上啼叫司晨,用處多。那些不會憂思的世俗人士,只重視你卻看不起我是怎麼回事。 注:相傳鹤性機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處,慮有變害」。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晋周處《風土記》。後因以「警露」作為咏鹤的典故。 (2)鶴答雞   爾爭伉儷泥中鬥,吾整羽儀松上棲。   不可遣他天下眼,卻輕野鶴重家雞。 譯文 你只會和母雞在泥沙中打鬥,我卻是在松枝上修整我的羽毛。 那些沒有眼光的俗人,卻看不起野鶴而重視家雞。 (3)烏贈鶴   與君白黑大分明,縱不相親莫見輕。   我每夜啼君怨別,玉徽琴裏忝同聲。 譯文 我與你黑白顏色大分明,縱然不相親卻也沒必要彼此看不起對方。 我每夜啼叫你怨別叫,其實在彈玉琴的時候是音階。 (4)鶴答烏   吾愛棲雲上華表,汝多攫肉下田中。   吾音中羽汝聲角,琴曲雖同調不同。 譯文 我喜歡停歇在高高的華表上,你卻為了吃昆蟲肉而落腳稻田中。 鶴是羽音階而烏卻是角音階,雖然都是琴曲的音階卻不同調。 (5)鳶贈鶴   君誇名鶴我名鳶,君叫聞天我戾天。   更有與君相似處,饑來一種啄腥膻。 譯文 你的名是鶴而我是鳶,鶴的叫聲天下聞,鳶卻是在高空自由翱翔。 但是也有一項與你相似的地方,飢餓的時候都食用腥膻的東西。 (6)鶴答鳶   無妨自是莫相非,清濁高低各有歸。   鸞鶴群中彩雲裏,幾時曾見喘鳶飛。 譯文 我們自然沒必要說對方的不是,清濁高低自然各有所歸屬。 鸞與鶴群都飛在彩雲裏,幾時曾見過氣喘吁吁的鳶飛在其中。 (7)鵝贈鶴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譯文 鶴借助風力飛入青天自由翱翔,鵝卻命運不濟被迫和鴨子為伍。 我鵝長有雪白的脖頸、潔白的羽毛和紅紅的腳掌,哪一點比不上鶴? 賞析 白居易感嘆命運的不濟,同樣是禽類,鶴可以一飛沖天,鵝卻只能與鴨群為伍,同樣的才華,有人被接納、被賞識,可以一展抱負,有人卻被埋沒,鬱鬱不得志。 (8)鶴答鵝   右軍歿後欲何依,只合隨雞逐鴨飛。   未必犧牲及吾輩,大都我瘦勝君肥。 譯文 自從王羲之過世之後還有誰可以依靠,只能夠和我一樣與雞鴨混在一起。 但是人們不會殺鶴充飢,大抵是鶴太瘦而鵝比鶴肥太多了。 結語 白居易讚嘆、喜愛鶴的堅持高潔的本性和自在悠遊的生活方式。有時人難免會以自己和別人相比,總覺得自己條件不會比別人差,可是真正還是有區別的,物以類聚,天性不同,必須看清自己的本性,安於自己的情調,不必嗟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

漫談古詩十九首十八《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注釋 遺:音ㄨㄟˋ,送來的意思。客人乃替丈夫帶回給妻子的禮物。 端綺:半匹絲絹。端,二丈,即半匹。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故人:本指有舊交情的朋友,此指遠別的丈夫。 合歡:本植物名,羽狀複葉,小葉到夜晚會合起,故曰「合歡」或「合昏」,古人常以之為夫妻和合的象徵。本詩指雙層縫合的被子。 著:音ㄓˇㄨ,通「貯」,即裝填絲棉。 長相思:本應填以長絲,此處將民歌諧音雙關的修辭還原,故謂「長相思」。 緣:音ㄩˋㄢ,在被子四端以絲縷縫合。 以膠投漆中:喻纏綿不分。膠漆為古時兩種黏性最大的接著劑。   語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前來,幫我捎來半匹絲綺。 知心人相隔天涯萬里,還是這麼貼心。 絲綺上繡著雙雙鴛鴦,我要拿來縫成合歡被。 ( 合歡 ) 被中貯著綿長絲緒, ( 合歡 ) 被緣打上不解的同心結。 我們就像膠與漆的投合無間,又有誰能拆散?   由於先前閱讀古詩 《 飲馬長城窟行 》, 其中有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的句子 , 讓我提前吟誦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 。這首詩的結構相當明顯: a、起─敘事,故人贈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b、承─抒情,睹物思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c、轉─對端綺的想像: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人因端綺而浮想聯翩,想像以綺製作成注入濃情蜜意的合歡被。 d、合─對未來的想像: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想像未來二人不再分離,甚至同被共眠,膠漆相投的纏綿情意。 詩中有多個字一語雙關:例如:長相思,「思」諧音「絲」。又如:緣以結不解,「緣」兼具「修邊」、「姻緣」二義,與「結」又合而為「結緣」。「結」兼有「繩結」及「結合」二義。「不解」兼有結解不開及兩情不分二義。其次有譬喻:「以膠投漆中」,喻兩情和合,又暗指未來丈夫歸來,共被同眠,兩情纏綿。出自以譬喻,則不至過分發露,合乎古詩溫柔婉約的抒情精神 ; 以及象徵:「雙鴛鴦」、「合歡」、「不解結」都有夫妻和合的象徵。整條被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