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 顧夐
其一
香滅簾垂春漏永,整鴛衾。羅帶重,雙鳳,縷黃金。
窗外月光臨,沉沉。斷腸無處尋,負春心。
其二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
香閣掩,眉斂,月將沈。爭忍不相尋,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註釋
⑴春漏永——春夜長。漏即漏壺,古時計時之器。此處指漏壺滴水之聲。永:長。
⑵鴛衾——繡著鴛鴦的被子。
⑶雙風二句——指羅帶上用金絲線繡的雙鳳圖形。
⑷斷腸——此處指斷腸人,即情人。
⑸負春心——辜負了少女的一片愛慕之心。春心,在古典詩、詞、曲、小說中常指男女性愛。
(6)永夜:長夜。
(7)眉斂:指皺眉愁苦之狀。
(8)爭忍:怎忍。
(9)孤衾:喻獨宿。
《訴衷情•香滅簾垂春漏永》簡單的說,是寫月夜春思,運用白描手法,描寫一位被薄倖男子哄騙而失身(負春心)的少婦獨守空閨的情態與景物,表現並反襯出她在漫漫長夜中的孤寂與怨恨,既有文人詞的細膩華美,又帶有民歌風味,是寫閨情的別開生面之作。通過女主人公口語式的內心獨白,揭示了作為一個閨中弱女子被負心人所折磨而帶來的心靈創傷,表現了舊社會情愛悲劇的一個方面。主人公怨中有愛,愛怨兼發,心情複雜。作品在藝術構思與表現手法上甚見匠心,深得後代詞評家的讚賞。
第一首頭兩句寫夜深將眠。「羅帶」二句寫脫衣所見服裝上的花飾。「窗外」二句寫月光臨窗的寂靜環境。最後二句寫閨人春怨。全是拼湊之語,了無新意。
第二首「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永夜」,即漫漫長夜;一個「拋」字暗示出女子對自己命運的擔心。起句劈面一問,不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還寫出了她因久盼不歸而產生的焦灼、苦悶、不安和疑慮。「長夜漫漫,負心人啊,你拋下我到哪裡去了?」自問還復自答:「音信已絕,奈何!」這一「絕」字,點出薄悻者之寡信絕情。「絕來音」,表明所愛深夜不歸,並不是不得已的行為,而是故意給她的冷遇,一則寫夜闌人靜、悄無聲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無伴;同時透露出在漫漫長夜、寂寂空閨中,她一直在側耳凝神聆聽戶外聲息的不安心情,門外的每一點哪怕是極輕微的聲音都會喚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動和喜悅。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當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頭燃起旋又熄滅以後,她終於明白今宵是無望的了,「香閣掩」三字表明了她內心的絕望。一個「掩」字,顯示了她的情感所繫,她並不想把那個無情的人拒於門外,依然為他留著門,悶坐空閨,獨對孤燈,痴痴等待著他。「眉斂」,正是她內心深處壓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將西沉時分,他也沒有給她消息,或者回來陪伴她。「月將沉」一句不僅點明天將破曉,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沒有給人以任何安慰,反而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為怨思所苦而一夜無眠,在輾轉反側之際,往日恩愛廝守、形影相隨的情景盡在眼前,在獨臥孤寢的淒清中更添加了幾分寂寞和冷清。換句話說,「香閣掩」三句,就閨中人己方情況著筆,從環境描寫(閨門緊閉)、表情描寫(眉頭緊皺)、時間推移(斜月將落、長夜將盡)這三個方面,寫出了終宵坐候之難耐。這兩筆歸結到一點——對薄悻者之怨。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她的語氣裡有埋怨,有委屈,「爭忍」二字反問,表明她怨中有愛,情絲難解,既有不忍苛貴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細體味,竟似有要對方發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為情感的自然生髮,不是因為情不自禁,而是來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閨門緊閉,室內一目了然,並無可尋。「尋」這一動作,正好顯示她已陷於迷離恍惚的精神狀態。等到她頭腦稍為清醒,又得面對令人心碎的現實——孤衾獨處。「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長夜難眠的孤獨,自身情感依依而不獲對應的痛苦,終於直接以一個「怨」字透出。「怨」,是因愛所生的恨,是不敢決裂而去的恨。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自是透骨情語。也是這首詞的名句,讓歷代多少讀者為這癡情女子嘆息。情之所鍾,忽發痴語,這是女子發自內心深處的表白和對負心人的懇切呼喚。換心者,移心之謂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顆心移置在對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對方對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對方已經徹底絕情,任是怎樣他也不會回心轉意了。雖是如此,但詞這樣寫,卻愈見感情激憤而又無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這裡既有對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盡。
顧夐這首詞,以善作情語著稱。近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把此詞作為「有專作情語而絕妙者」的顯例之一,並且說:「此等詞,求之古今人詞中,曾不多見。」足見評價之高。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