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紂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西方諸侯國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治,積極練兵備戰,準備東進,可惜他來不及實現這個願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後,他兒子姬發繼位。姬發在軍師姜尚及兩個弟弟姬旦、姬奭的輔佐下,聯合諸侯,出兵討伐紂王,雙方在牧野交兵。這時紂王已經失盡人心,軍隊紛紛倒戈,終於大敗。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軍攻克。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紂王死後,武王心中並不安寧,感到天下還沒有安定。他召見姜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怎麼處置呢?」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裡記載:「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胥余」是指身分低下的奴隸。意思是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低下的奴隸。
中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認為烏鴉是「不祥之鳥」,烏鴉落到誰家的屋上,那一家就要遭遇不幸。《詩經•小雅•正月》:「哀我人斯,於何從祿。瞻烏爰止,於誰之屋。」唐•孔穎達疏:「言民無所歸以見惡之甚也。」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一人得道,雞犬生天就是「屋烏之愛」的成果。
唐代牛希濟的《生查子》有一句名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原文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譯文
遠山連綿,霧氣收退,天淡星稀。在這個清曉的晨光下,西斜的殘月,照亮她的臉龐,映出一道道晶瑩的淚痕,分外淒楚動人。
執手歧路,細細叮嚀。別淚拭不乾,別語說不完,離情道不盡。花前月下已陳跡,閨房孤燈伴清宵。臨別之際,回首叮嚀:記得我的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移情及景,感情深沉。因為綠羅裙,所以憐芳草。結尾叮嚀,看似無理,實則多情。這也正是「屋烏之愛」。
其實「愛屋及烏」的行為用西方的說法是一種稱之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認知問題。所謂「確認偏誤」是指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屬其中一類認知偏誤和歸納推理中的一個系統性錯誤。當人們選擇性收集或回憶信息時,又或帶有偏見地解讀信息時,他們便展現了確認偏誤。這種偏見尤其顯見於帶有強烈情緒的問題和傳統觀念上。例如,人們面對情傷,大多難以割捨,會在反覆的情緒中來回擺盪掙扎,過程中不斷回顧並對自己給予合理的解釋與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頓為止。同樣的,在作人事決策時,心中已有成見,會故意忽略這位人士的優點,而放大他的缺點,作為不任用的得理由。歷史上有許多案例正是「恨屋及烏」,也就是因為痛恨某人,從而連帶痛恨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例如,唐代的牛李黨爭讓李商隱左右不是人,鬱鬱不得志,委屈過一生;北宋的新舊黨之爭,讓蘇軾仕途不順,更可惜的是秦觀只不過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也連帶仕途艱難,無法一展長才。秦觀是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趙煦崩,弟趙佶即位,向太后臨朝,重用舊黨臣子,秦觀放還橫州,八月十二日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時卒。秦觀一生都是大材小用,當著芝麻小官,只不過是跟錯了人,排錯了隊,成為恨屋及烏的犧牲品,實在可惜。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