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學家韓愈,相信許多人對於他並不陌生,筆者在學生時代就曾經學過他所寫的《祭十二郎文》、《師說》之類的文章。然而當時年紀小,讀書不求甚解,對於一些相關背景故事不甚了了。例如為甚麼他在《祭十二郎文》如此傷感,原來韓愈出生未幾,母親過世,三歲喪父,受大哥韓會(即十二郎韓老成之伯父兼養父,韓老成被過繼給韓會)撫育,隨兄長為官轉徙長安、韶州(今廣東韶關)等地。後韓會病逝韶州,隨嫂鄭氏護喪返回河陽。後又避難宣城(今安徽宣城),與侄韓老成,同由鄭氏撫養成人,情逾手足。所以當韓老成去世,他才會如此難過傷心。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二的唐人,兩人年齡相近,不僅認識,而且非常熟識,還都有被貶的經歷。所不同的是,韓愈先後被貶兩次,但被貶的時間較短,起起落落;而柳宗元卻一貶不起,最終死在被貶地柳州。但即便是在被貶的漫長歲月裡,韓愈與柳宗元的通信也從未中斷,始終保持著思想的交流,所以並稱。
韓愈和柳宗元還有一層不為人知的關係。韓愈雖然年長柳宗元五歲,但是兩個人卻差了一個輩分。因為韓愈的兄長韓會與柳宗元的父親柳鎮有交往,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柳宗元給韓愈寫信時,總是很謙虛地稱呼韓愈為“丈”,就是前輩、長輩的意思。
很多人都曾經讀過《師說》,卻不必然知道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原來韓愈寫下名滿天下的《師說》之後,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因為在唐代,門第、血統依然是士人走向仕途很重要的門徑,讀書求教、好為人師則為貴族士大夫們所不齒。而十年之後,遠在永州被貶之地的柳宗元對韓愈的觀點是堅決支持的。當時,有一位名叫韋中立的年輕人專門從長安奔赴永州拜會柳宗元,希望拜他為師,學習古文。柳宗元在給韋中立的信中就以韓愈為例,說韓愈奮勇不顧世俗的目光,敢於觸犯眾人的忌諱,甘願承受他人的譏笑和侮辱。
韓愈三十六歲時已經「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祭十二郎文〉),晚年有「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俄然去六七,落勢殊末已」。後來在長安城南興建過豪宅,也有絳桃、柳枝等妓,能歌善舞。韓愈年老時據傳很縱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為衰退。之所以會如此,真正的原因為何在無人知道,或許是他想到人生苦短,想要及時行樂;也或許是想透過古人所深信的「採陰補陽」來益壽延年。他經常服用壯陽藥,古代的壯陽藥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於是韓愈聽了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後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使他死於此。 想要追求長生不老是長久以來很多皇帝貴族與富人的夢想,因此誤信許多能言善道的道士所提供的秘方,、這些道士故弄玄虛讓他們信以為真,皇帝貴族與富人往往耗費許多錢財,服用了不知名的偏方,不但不見功效,反而將生命也賠上了,歷代有許多相似的故事。宋人陶穀《清異錄》上說:“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二的唐人,兩人年齡相近,不僅認識,而且非常熟識,還都有被貶的經歷。所不同的是,韓愈先後被貶兩次,但被貶的時間較短,起起落落;而柳宗元卻一貶不起,最終死在被貶地柳州。但即便是在被貶的漫長歲月裡,韓愈與柳宗元的通信也從未中斷,始終保持著思想的交流,所以並稱。
韓愈和柳宗元還有一層不為人知的關係。韓愈雖然年長柳宗元五歲,但是兩個人卻差了一個輩分。因為韓愈的兄長韓會與柳宗元的父親柳鎮有交往,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柳宗元給韓愈寫信時,總是很謙虛地稱呼韓愈為“丈”,就是前輩、長輩的意思。
很多人都曾經讀過《師說》,卻不必然知道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原來韓愈寫下名滿天下的《師說》之後,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因為在唐代,門第、血統依然是士人走向仕途很重要的門徑,讀書求教、好為人師則為貴族士大夫們所不齒。而十年之後,遠在永州被貶之地的柳宗元對韓愈的觀點是堅決支持的。當時,有一位名叫韋中立的年輕人專門從長安奔赴永州拜會柳宗元,希望拜他為師,學習古文。柳宗元在給韋中立的信中就以韓愈為例,說韓愈奮勇不顧世俗的目光,敢於觸犯眾人的忌諱,甘願承受他人的譏笑和侮辱。
韓愈三十六歲時已經「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祭十二郎文〉),晚年有「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俄然去六七,落勢殊末已」。後來在長安城南興建過豪宅,也有絳桃、柳枝等妓,能歌善舞。韓愈年老時據傳很縱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為衰退。之所以會如此,真正的原因為何在無人知道,或許是他想到人生苦短,想要及時行樂;也或許是想透過古人所深信的「採陰補陽」來益壽延年。他經常服用壯陽藥,古代的壯陽藥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於是韓愈聽了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後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使他死於此。 想要追求長生不老是長久以來很多皇帝貴族與富人的夢想,因此誤信許多能言善道的道士所提供的秘方,、這些道士故弄玄虛讓他們信以為真,皇帝貴族與富人往往耗費許多錢財,服用了不知名的偏方,不但不見功效,反而將生命也賠上了,歷代有許多相似的故事。宋人陶穀《清異錄》上說:“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