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歷朝歷代的詩人將植物入詩的作品多得不勝枚舉,牡丹、海棠、荷花、松、竹、梅、菊等等都是常見的對象,清代的袁枚竟然將苔入詩,不但是慧眼獨具,而且是首創之舉。相較於國色天香的嬌貴的牡丹,見不到光的苔是非常不起眼的低等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可是,無論如何,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很有眼光!苔花與牡丹可說是生存於全然不同的平行世界。正如達官貴人與販夫走卒的生活全然不同,前者是錦衣玉食、僮僕如雲,而後者為了賺得一口飯吃,可能必須櫛風沐雨,胼手胝足的打拼,方能勉強糊口。
其一
「白日不到處」,就是陽光照不到的陰暗所在,原本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恰自來」,並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即使沒有白日照耀,苔蘚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青春的光采。
苔也會開無名的花,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這也是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種佳境。
苔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我覺得應說是「也似牡丹開」,它全然沒有必要去學牡丹開花,而是生命發展到某個階段,自然就會開花了。在苔的心中,它和牡丹擁有同樣的大地,也同樣頭頂廣闊的天空。對的,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被悉心栽培的,苔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世道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其二
物種各有不同,應該各適其適,有的愛暖和的環境,也有的喜歡涼爽的處所。青苔問紅葉,斜陽是甚麼東西?青苔從來沒有見識過斜陽之美,詩人是為之可惜還是慶幸呢?青苔不懂斜陽,實在不足為怪,恰如夏蟲的壽命太短暫了,跟牠說冰是甚麼,沒有意義。生命有大有小,正如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進程中,有完美,也有殘缺。
這首人生勵志的短詩涵意實在豐富,就如從一粒沙照見大千世界。苔花儘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釋放出來。就像是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奮鬥,終於成就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詩人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無論遇到什麼逆境都不要放棄,即使自己再弱小,也要努力發光。因為生命各有精彩,人們不妨既欣賞牡丹的熱鬧非凡,也珍視青苔的安然自在。
白居易曾經有一首楊柳枝詞:「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這首詩大意為: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黃的新芽,枝條比絲還柔軟。已經荒棄的永豐坊的西南角,那裏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又是屬於誰?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生長在西角的荒園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讚,為人愛惜。據說當時河南尹盧貞曾和詩一首,其題序曰:「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但畢竟,即便是無人賞愛,卻同樣地綻放自己的美麗,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生存境界呢!青苔何嘗不是如此,即使沒有人欣賞她的美麗,仍然顧自綻放自己的精彩。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