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子健 &子恩
你們應該會注意到,這陣子在言談中,我多了一個「三一功」的口頭禪。這回就和你們談談三一功吧。
讓我先從欣璇的故事說起。
欣璇是物理系四年級的學生,她在三下選修了《職場溝通軟功夫》課程,我看出她是個超級主動的學習者,學期結束後,就邀請她幫我處理讓我心煩的文書工作,就這樣子,她成了我的好幫手。
不久前,她告訴我,最近參加了物理系上舉辦的職場應徵面試比賽(這時代的比賽名堂可真多!是由在職場任職的畢業學長姐們回校為學弟妹們舉辦的)。她準備的履歷資料,輕易通過了第一關,順利進入面試的階段。
面試時,她和另外四位同學(包含三位碩士學長姐),一起接受面試小組(三位資深學長姐)的詢問。在過程中,有一道問題是這樣問的:「要是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想法和主管有極大差異時,你會怎麼辦?」
輪到她回答時,她使了一下三一功,她的答案讓面試委員大為驚奇,直問怎麼學會這樣回應的?她告訴他們,是在《職場溝通軟功夫》課程上學到的。不出所料,她抱著第一名的榮譽凱旋歸來。
我聽了也很好奇,追問她究竟是如何使用三一功。以下是她的回答:
「當我發現自己在執行任務的想法上和主管有差異時,我會先讓且慢功上場,自問:為什麼會在想法上有這麼大的差異?會不會是在什麼地方考慮不周全?
接下來,我會運用終始功思考,這個任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當下這個任務的目標又是什麼?我會在這時候,把自己的想法和主管的想法同時進行比對,若是主管的想法比較接近原始目的和目標時,我就調整自己,直接接受主管的想法。
一旦認定個人的想法比較接近正確時,我還是會在這時候來個轉身功,轉身問問身邊的同事,請教他們:我的想法會不會有什麼盲點或缺陷?
接著,這時候我會來個一步功,我還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和主管的構想加以融合,之後,再去請教主管,這樣的調整是否妥當?」
她口中的「三一功」,就是我從2017年開始,嚷嚷的新玩意。它在口試場中派上用場,雖然不出所料,我仍然大為開心,深深覺得與為榮焉!
過去八年來,我密集來往兩岸,對基督徒企業主教導品格,我看得出來,大家都認同品格很重要,但是,談起品格,好像總是叫人皺眉頭,品格似乎只能說說,不容易進入具體實踐與培養的層次。
偶然的機會,我看出品格和習慣兩者特質相近,有如堂兄弟、表親戚,既然如此,大可利用習慣再造作為品格重建的替代道路。習慣再造事關行為的改變,在一百多年來,心理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在行為改變方面的研究早已經累積了不少的經驗與成果,很可以拿來作為借鏡。
接著我又發現,近年來,行為科學研究紛紛探討如何經由微習慣的培養,解決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習慣改造難題。只是,當我看到眾多學者圍繞著多如牛毛的「微習慣」,不免令我皺眉頭,想著是否有可能找出最少量的關鍵微習慣(我稱之為微功夫),一旦找到了,只要集中火力操練這些微功夫,成為自然的反應,就可以當作一組易學易用的簡易思維工具。
經過了約一年時間的探索,我終於認定,已經找到了可以用來培養品格的簡易工具。那就是我稱之為三一功的玩意兒。
所謂三一功,是「三一微功夫」的簡稱,它代表3+1個微功夫招式。更具體的說,它是由(1)且慢功、(2)終始功、(3)一步功以及(4)轉身功,總共四個微功夫招式所組成的功夫套路。
這四個招式到底代表什麼意義?我不想在這裡詳細說明。當下,只要明白最簡單的意思就夠了。
且慢功:在關鍵時刻自說自話,說聲:且慢,等一等,三思而後行,…。
終始功:先從終點想回頭,再從起點開步走,養成凡事先在心頭作個規劃的自然反應。
一步功:多走一步;多想一點;多挖深一點,…
轉身功:轉身分享/轉身請教/轉身…的微功夫。
我之所以將這四個招式分成三加一這兩個組,是因為前三個(且慢功/終始功/一步功)可以讓一個人獨力完成的,然而,第四個(轉身功)需要有第三者互動才做得到。
這四個微功夫並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其實,它們早已經用不同的名稱,被世人應用在生活之中。例如,終始功的概念取自史提芬.柯維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中的第二習慣:「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我只是加以轉化,並為它添加新的意涵而已。
在目前,這些三一功並沒有什麼深入的研究論述作為支撐,也沒有熱賣的專書助陣,還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不過,經由教室中一再的演練,很多同學已經開始用了起來了,並且紛紛表示很有幫助,先前提到的欣璇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為什麼對你們談三一功?我只是在想,有朝一日,我回天家報到,在我身後說不定會有人來對著你們說,「感謝呆師,他教我學會三一功,讓我受益無窮」,到時候可不要愣住,不知所云哦!哈哈哈…
(王三呆寫於2020/11/20)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