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和瘸子》的故事
一個瘸子在馬路上偶然遇見了一個瞎子,只見瞎子正滿懷希望地期待著有人來帶他行走。“嘿,”瘸子說,“一起走好嗎?我也是一個有困難的人,也不能獨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氣一定很大!你背著我,這樣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你堅實的腿腳就是我的腿腳;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於是,瘸子將拐杖握在手裡,趴在了瞎子那寬闊的肩膀上。兩人步調一致,獲得了一人不能實現的效果。
你不具備別人所具有的天賦,而別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過類似的交際便彌補了這種缺陷。因此,請別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優勢,他沒有給你,而賜予了他人,這是一樣的,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來交流。
林紓(林琴南)被胡適稱為“是介紹西洋近世文學的第一人”,但林紓本人竟不懂外文!他是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譯家!他的翻譯方法是請一位懂得西文的人口譯,然後由他“耳受口追”,用略帶桐城派風格的文言文筆述成篇的。
所以,林紓和“口譯者”就是如同瞎子和瘸子,彼此合作完成許多的譯著。據目前所知與林紓合作的“口譯者”有20人,而合作較多的有魏易、曾宗鞏、陳家麟、李世中等人。王壽昌是林譯第一部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的“口譯者”,雖然他們只合作一部作品,但如果沒有他,林紓未必能走上翻譯之路。林紓就因為《茶花女》譯本的風行大江南北,而開始了他的“翻譯”生涯。其後與林紓合作最多的是陳家麟;而魏易與林紓合譯的歐美作品也高達50餘種,數量僅次於陳家麟,而“林譯小說”中諸多優秀之作,皆出自魏易的口譯。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