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賈島曾寫過一首名為《劍客》的詩,以劍客形象來抒發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其中十年寒窗形容長年刻苦讀書。出自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註釋
劍客:行俠仗義的人。
霜刃:形容劍鋒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把示君:拿給您看。
詩中大意是這樣:
花費十年光陰磨出一把寶劍,經過十年光火的淬鍊,鋒利奪目至今未曾試用,現在把寶劍亮給你看,如果你路見不平,拔劍小試,行俠仗義誰敢擋?
這首詩讓我聯想到劉叉的《偶書》
《偶書》 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事,磨損胸中萬古刀。
注釋
扶桑:神話傳說中的大樹,生長在日出的東方。《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
野夫:草野之人,指詩人自己。事:一作「處」。磨損:一作「磨盡」。
釋文
每當太陽升起,一天依始,人世間紛繁複雜的事情發生,多如牛毛。
我一個草野之人,看到這世間有那麼多不平之事,多得把胸中那把與不平之事相抗爭的「刀」都漸漸地磨損了。
賞析
刀或劍是劍客身邊的尋常之物,也是俠客身份的象徵,用刀或劍來比喻正義感是再自然貼切不過的。賈島的《劍客》有一點像是剛獲得師父恩准下山的初生之犢,武林菜鳥,滿懷熱情想要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偶書》則是一首充滿俠氣的詩,全詩的用字粗獷,用語質樸,讀來就像一個俠客在傾吐胸中塊壘。
首先,一二句這一聯裡,扶桑用典,也是一個詩中常見的典故;下聯將人間萬事比喻成毛,這個比喻也不新鮮,兩句脫口而出,不做修飾,不求新奇,就像一個心直口快的俠客口吐肺腑之言。三四句中最為人稱道就是最後一句「磨損胸中萬古刀」,詩人將自己內心無形的正義感比喻成有形的刀,讓難以言說的內在情緒變成真實可感的視覺形象,把詩人心中的複雜情緒和俠義、剛烈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藝術手法十分高妙。
第四句「磨損胸中萬古刀」有兩層含義:一是見不平之事,奮起相抗,不平之事太多,故而胸中萬古的正義之刀受到磨損。
二是世間不平之事實在太多,一劍難平天下事,詩人也有無能為力的地時候,眼看著不正義的事情發生,卻無能為力。所以,內心的正義感還斷受到世事的消磨,對於俠客來說,正義感不會就此消失,但卻因此鬱結不平之心。
俠客行走江湖,隨著經歷的成長,終於逐漸發現許多不平之事的是非黑白並不是全然分明,一言可盡,方才明白天下事的錯綜複雜,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往往超出自己個人能力所可企及,正是「一劍難平天下事」,頓生能力有限的挫折感。總而言之,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閱讀,對於行俠仗義產生更多且更全面的深入理解,感觸良多。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