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西遊記,在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中的一段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唬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衝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此時俱甚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眾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叫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上者,叫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
當時的我對於那猴王被師父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裏面,能夠聯想是暗示「叫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上者,叫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感到十分佩服。
年長時有機會閱讀六祖壇經,在自序品第一的敘述中又看到如下記載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這兩段描述竟然如此相似,如今想想,或許是雙方心有靈犀一點通吧。由於壇經是唐朝的出版品,而西遊記則是明朝的作品,因此自然是西遊記的作者「抄襲」自六祖壇經,這一事實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明證。俗話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西遊記抄得如此不露痕跡,我們不得不佩服吳承恩的筆法高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