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太原(今屬山西),生於河南新鄭,中遷居下邦(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是個「神童」,據《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記載,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十五六歲時,自作一篇《賦得古草原送別》,去見當時雄踞文壇的才子顧況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白居易七十五年的生涯中,經歷過許多的事情,可謂是多采多姿,精采非凡。他與元稹(779--831)之間以及與同年出生的劉禹錫(772—842)之間的長年友情,千年以來,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
他是政治家,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815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被貶至江州。他在任官杭州時關心民生,治理西湖,留下白堤的政績,至今仍為人所稱道。
他是文學家,文章精切,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他昰一位大詩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所做的詩達數千首,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 新樂府等。在他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白居易還是一位生物學家。
我們讀古人的資料,最為頭痛的昰動植物的名稱,例如麒麟到底是如何的模樣。有人主張他是人類想像的神獸,但是有人卻說麒麟就是長頸鹿。
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十二月,由江州司馬調忠州刺史。本文作於元和十五年的夏天,那時他還在忠州刺史任內。忠州,即現在四川的忠縣,在唐為忠州,唐天寶元年曾一度改稱南賓郡。荔枝係一種常綠喬木,幹高三四丈,在中國產於福建、廣東、四川一帶。所結的果實本名「荔子」,但我們平日在口頭上一提到「荔枝」或「荔支」,也正是指這種果實而言,而不是指這種樹木而言。本文所敘,包括樹、葉、花、果的各方面,不過對果實的形狀和特性說更詳細就是了。序為中國舊文體之一,大抵冠於一書之首,以說明作書的旨趣或緣起,今作「荔枝圖」而寫這篇序,也就是說明為甚麼畫這個圖的用意。
荔枝圖序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圓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實過之。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