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加坡,人們腦海中就立即產生「城市花園」的印象。然而為數眾多的烏鴉卻讓該國主政者傷透腦筋,原因是烏鴉對於觀光區環境清潔造成諸多困擾。例如,在露天攤販區,往往當食客還在大快朵頤之際,烏鴉突然便以轟炸機的姿勢俯衝而下,搶食落在地上或桌上還來不及收拾的剩餘食物;此外,積極性頗強的烏鴉也會主動扯開垃圾袋,搜索美食佳饌,飽食之後揚長而去,留下一地的垃圾。
根據專家估計,新加坡全國內的烏鴉大約有12萬隻。對於許多其他的國家而言,這個數目也許算不上什麼,可是對於幅員只682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來說,12萬隻意味著每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有175 隻,問題是烏鴉基本上只集中於人口密集的攤販區,因此不宜用全國平均數來評估烏鴉的存在與威脅。
1+1<2,社會性懈怠(social loafing)
192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Max Ringelmann進行了一項拉繩子的實驗,以驗證集體績效是否等於個別績效的總和。首先他量測每位成員所能拉的最大力量,然後再集合所有成員一起拉。實驗結果發現,3 個人一起拉的力量,只有每一個人平均力量的2.5倍;8個人一起拉的力量,則只有每一個人平均力量的4 倍不到。換句話說,設X1、X2、…, Xn 分別表每位成員的最大拉力,實驗結果顯示:
3個人集體總拉力= 2.5倍平均數,8個人集合總拉力<4倍平均數。
簡而言之,就是大家一起拉時,有些成員混水摸魚,並沒有使出全力。這項實驗足以說明任何要求全員配合的工作,由於無法顯現成員個別的績效,因此總是可能會有某些人投機取巧,混水摸魚。
根據專家估計,新加坡全國內的烏鴉大約有12萬隻。對於許多其他的國家而言,這個數目也許算不上什麼,可是對於幅員只682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來說,12萬隻意味著每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有175 隻,問題是烏鴉基本上只集中於人口密集的攤販區,因此不宜用全國平均數來評估烏鴉的存在與威脅。
1+1<2,社會性懈怠(social loafing)
192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Max Ringelmann進行了一項拉繩子的實驗,以驗證集體績效是否等於個別績效的總和。首先他量測每位成員所能拉的最大力量,然後再集合所有成員一起拉。實驗結果發現,3 個人一起拉的力量,只有每一個人平均力量的2.5倍;8個人一起拉的力量,則只有每一個人平均力量的4 倍不到。換句話說,設X1、X2、…, Xn 分別表每位成員的最大拉力,實驗結果顯示:
3個人集體總拉力= 2.5倍平均數,8個人集合總拉力<4倍平均數。
簡而言之,就是大家一起拉時,有些成員混水摸魚,並沒有使出全力。這項實驗足以說明任何要求全員配合的工作,由於無法顯現成員個別的績效,因此總是可能會有某些人投機取巧,混水摸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