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1.「城春草木深」,寫的是春日草木繁茂的勝景。
2.「渾」即「豐流」,孫綽「天台賦」言「渾萬象以冥觀」。《老子》有「渾兮其若濁」,渾,大也。揚子「方言」則載「渾,盛也」。綜上,「渾」的意思,是「大的,強烈的」。「渾欲」,則指「強烈的,甚至到了不切實際地步的慾望」。
3.「簪」,是一個近體詩中常用的代表符號,不單純指「髮簪」。「簪組」指的就是「官服穿戴」。「簪纓」以「奢華冠飾」指代「高官顯宦」。
新譯文
國雖破敗了,但山河仍在。長安城正直春季,草木看上去非常繁茂。
對江山遭大劫產生感觸時,感到花的露珠都是迸濺的淚水;悔恨自己不得不和剛團聚的家人別離,去投奔新帝,怨恨淒厲的鳥啼聲總是驚擾自己。
戰事已經進行三個月,收到家書如同得到價值萬金寶物般的珍貴。
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思考時搔頭,頭髮也開始掉了。
事到如今,自己恐怕沒有機會在新帝朝廷戴上大官的簪冕了。
寫作背景
李林甫當政期間,聲稱野已無遺賢,所以科舉之路被阻絕。杜甫極度渴望能夠出仕,雖然在長安住了十餘載,奔走往返於權貴之門,投贈拜謁,但無人理會。最後朝廷勉強安排他做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直白說,就是給軍械庫管理大門的人。當時他已經四十又四歲,生計無著,不得不接受。沒過多久,這份工作實在是做不下去了,藉故回家省親,等於是找個理由離職,回到家,發現小兒子竟已經餓死了。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聯合各部族,起兵十五萬反唐,翌年(756年)六月,長安失守,唐玄宗退位逃離。七月太子李亨在靈州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杜甫攜著家人正在鄜州羌村避難,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千載難逢的出仕機會。李唐遭大難,正是眾叛親離之際,亟需用人。於是他在八月便隻身北上投靠肅宗。然而走到半途,不幸就被安祿山的部隊俘虜了,後來大燕士兵發現他官位實在太小了,於是當下釋放。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寫下了這首《春望》。杜甫寫這首詩,主旨是感嘆自己的悲慘處境。
賞析
這首詩常見的翻譯說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
杜甫看著長安春日的景色這麼好,絲毫感受不出亡國之感。他用「山河仍在,春意尚濃」,來輕嘲自己剛聽聞長安淪陷時的表現。也就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感)花濺淚,恨別(恨)鳥驚心」,詩人寫自己誤把露水看成淚水的視覺幻象,正好和錯把普通鳥啼聽成淒厲悲音的聽覺幻象對應。
戰爭進行了這麼久了,看情勢在短時間是不會止息的。如果能得到家中的消息就好了,價值抵得上萬金。「白頭搔更短」,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思考時搔頭,頭髮也開始掉了。他最後的感嘆是「渾欲不勝簪」。一般解讀只以為是寫「簡直都插不上髮簪了」。解詩者自以為是地推斷出「渾」只能解釋成「簡直」,「欲」是「要」,引申成「就要」,於是「渾欲」就被解釋成「簡直就要」。其實正確的解讀是「渾欲」指「強烈的,甚至到了不切實際地步的慾望」。自己已不年輕,局勢又是如此渾沌,雖然自己出仕的願望仍然非常強烈,但是看來自己在肅宗朝廷戴上高官的簪冕機會不大了。
另一方面:「家書抵萬金」,那是信息傳遞慢節奏的年代,遙遠的地方,寄來家書,怎麼可能不激動呢。但是,進入信息化時代,視頻拉近人們互動的距離,能真切地「面對面」溝通,誰還去寫家書呢?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