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登百花山訪寇連材 不遇
【聯合報╱張作錦】 2010.10.14 03:21 am
──這位因台灣而丟了頭顱的太監,英靈有知,是否仍關注著中國的道路?
今年中秋假期,人在北京。朋友說:「開車出去轉轉吧!」我說:「那就去百花山好了。」「這個季節百花山已無一花,有什麼好玩?」「可以去『寇公祠』,訪寇連材。」
寇連材是個太監,一「閹豎」耳!但是在清末歷史上,倒也占了小小一方地。維新領袖梁啟超撰《戊戌政變記》,特別寫了〈烈宦寇連材傳〉,附於〈殉難六烈士傳〉之後,儼然引他為變法的同志。
寇連材1868年出生於河北昌平一貧苦人家,十五歲結婚,生兩男一女,家中添丁,生活更困窘。二十三歲時「淨身」入宮,成為慈禧太后的梳頭太監。因他做事機伶,頗得慈禧信任,派他到光緒那兒當差,實際上是要他監視光緒。
光緒立意變法圖強,振興中國,寇連材很受感動,他不僅不打光緒的小報告,反而將慈禧的動靜稟告光緒。後來慈禧又將寇連材調回自己身邊,讓寇連材更清楚看到這位女皇生活的奢靡,以及國家處境的危殆。他幾次向慈禧進諫,盼老佛爺改變生活與治國態度,均被慈禧以不懂事斥責。
甲午戰敗,訂《馬關條約》,割台灣與日本。寇連材知道下決心的時候到了,他請了五天假,回家與親人訣別,回宮即寫〈上太宮書〉,面呈慈禧,提十點建議。現存的《甲午戰爭有關折奏史料》抄本中,就有寇連材的上書,題曰「太監寇連材死諫折」。文字雖不甚通順,但意均可解。他主要的建言有:
請太后勿攬政權,歸政皇上。
不可移海軍之費建頤和園。
贖回台灣,寧可賠款,不可失地。
這些內容,字字憂國傷民,條條切中時弊,但也正為太后所深惡。慈禧大怒,以「內監言事者斬」的律例,交刑部立即正法。1896年3月30日,寇連材被押至菜市口刑場處決。他神色鎮定,整好衣冠,自言:「如此足千古了!」圍觀群眾有感動落淚者。寇連材就義後,家人葬之於昌平故里。至民國,民眾集資在京西百花山建「寇公祠」,並樹碑立傳。每年寇連材忌日,百姓常來焚香祭拜。
梁啟超在〈烈宦寇連材傳〉中說:「陸象山曰『我雖不識一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其寇黃門之謂乎?京師之大,衿纓之眾,儒林文苑之才斗量車載,及其愛國明大義,乃獨讓一不識字之黃門,嗚呼!可無愧死乎?」他認為,寇連材「可以隨六君子而千古矣」!
百花山是北京西邊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7萬公頃,主峰海拔1,991公尺,素有「華北天然動植物園」之稱。我們從山下問到山上,無人知「寇公祠」,也無人知寇連材其人者。到旅客服務中心探詢,也不得要領。極目所望,山峰相連,林海蒼鬱,寇公祠雲深不知處矣。
晚宿農家,窗外月華如洗,有一種柔靜又淒涼的美。寇連材此刻是不是提著自己的頭顱,仍奔波著找中國的道路?太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沉重的話題,然「愛國明大義」,又何論出身耶?
大陸總理溫家寶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喊到北京國務院,要中國政治改革;台灣自詡民主,則又紛亂瑣細;去寇連材一百多年後的兩岸中國,不是都還在找自己的路嗎?
【2010/10/13 聯合報】
【聯合報╱張作錦】 2010.10.14 03:21 am
──這位因台灣而丟了頭顱的太監,英靈有知,是否仍關注著中國的道路?
今年中秋假期,人在北京。朋友說:「開車出去轉轉吧!」我說:「那就去百花山好了。」「這個季節百花山已無一花,有什麼好玩?」「可以去『寇公祠』,訪寇連材。」
寇連材是個太監,一「閹豎」耳!但是在清末歷史上,倒也占了小小一方地。維新領袖梁啟超撰《戊戌政變記》,特別寫了〈烈宦寇連材傳〉,附於〈殉難六烈士傳〉之後,儼然引他為變法的同志。
寇連材1868年出生於河北昌平一貧苦人家,十五歲結婚,生兩男一女,家中添丁,生活更困窘。二十三歲時「淨身」入宮,成為慈禧太后的梳頭太監。因他做事機伶,頗得慈禧信任,派他到光緒那兒當差,實際上是要他監視光緒。
光緒立意變法圖強,振興中國,寇連材很受感動,他不僅不打光緒的小報告,反而將慈禧的動靜稟告光緒。後來慈禧又將寇連材調回自己身邊,讓寇連材更清楚看到這位女皇生活的奢靡,以及國家處境的危殆。他幾次向慈禧進諫,盼老佛爺改變生活與治國態度,均被慈禧以不懂事斥責。
甲午戰敗,訂《馬關條約》,割台灣與日本。寇連材知道下決心的時候到了,他請了五天假,回家與親人訣別,回宮即寫〈上太宮書〉,面呈慈禧,提十點建議。現存的《甲午戰爭有關折奏史料》抄本中,就有寇連材的上書,題曰「太監寇連材死諫折」。文字雖不甚通順,但意均可解。他主要的建言有:
請太后勿攬政權,歸政皇上。
不可移海軍之費建頤和園。
贖回台灣,寧可賠款,不可失地。
這些內容,字字憂國傷民,條條切中時弊,但也正為太后所深惡。慈禧大怒,以「內監言事者斬」的律例,交刑部立即正法。1896年3月30日,寇連材被押至菜市口刑場處決。他神色鎮定,整好衣冠,自言:「如此足千古了!」圍觀群眾有感動落淚者。寇連材就義後,家人葬之於昌平故里。至民國,民眾集資在京西百花山建「寇公祠」,並樹碑立傳。每年寇連材忌日,百姓常來焚香祭拜。
梁啟超在〈烈宦寇連材傳〉中說:「陸象山曰『我雖不識一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其寇黃門之謂乎?京師之大,衿纓之眾,儒林文苑之才斗量車載,及其愛國明大義,乃獨讓一不識字之黃門,嗚呼!可無愧死乎?」他認為,寇連材「可以隨六君子而千古矣」!
百花山是北京西邊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7萬公頃,主峰海拔1,991公尺,素有「華北天然動植物園」之稱。我們從山下問到山上,無人知「寇公祠」,也無人知寇連材其人者。到旅客服務中心探詢,也不得要領。極目所望,山峰相連,林海蒼鬱,寇公祠雲深不知處矣。
晚宿農家,窗外月華如洗,有一種柔靜又淒涼的美。寇連材此刻是不是提著自己的頭顱,仍奔波著找中國的道路?太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沉重的話題,然「愛國明大義」,又何論出身耶?
大陸總理溫家寶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喊到北京國務院,要中國政治改革;台灣自詡民主,則又紛亂瑣細;去寇連材一百多年後的兩岸中國,不是都還在找自己的路嗎?
【2010/10/13 聯合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