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生活樂趣多
簡樸成為世紀末的風尚,這是值得深思的大事。先進國家在經濟繁榮之後,順著消費主義的號角向前奔馳,已經在物質享受方面達到極限了。這是物極必反的自然現象,還是人類心靈的自主抉擇?也許兩者都有,不過,趁此機緣反省簡樸生活的意義,應該可以獲得一些啟發。
表面看來,簡樸是人對物所取的態度。在簡單樸實的原則下,一個人的需要是很有限的。多餘的精神與時間可以用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進而提升自我心靈的品味能力與樂趣。因此,本文將由對物、對人、對己三個角度來說明簡樸的作用。
一、對物不浪費
「用到壞為止。」這是基本觀念。全球性的災難在於環保危機,許多生態問題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命了。專家預測,到西元2020年,如果世人末能全面改變消費主義的生活型態,地球可能淪於「不堪居住」的困境。
所謂消費主義,就是以消費帶動生產,造成經濟活絡的假象,背後則是商業媒體所操縱的龐大利益。它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靠著混淆人們的「需要」與「想要」。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但是想要卻有無窮的空間。譬如,我在看了廣告之後,會欣羨某些名牌的車子、服飾、用品,使平靜的心湖起了漣漪,逐漸捲入欲望的漩渦,認定自己的快樂在於滿足這些「想要」上。
以務實的眼光來看,我們不能等到耗盡地球資源以後,再去圖謀禾來。因此,簡樸是人類的明智選擇。物的存在,是為人所用,如果「逐物而不返」,就成了物的奴隸,既談不上尊嚴,也沒有什麼價值。反之,如果成為物的主人,願意自由支配物質增進人間情義,無疑可以突顯人性光明的一面。
二、對人有情義
現代社會有許多利益團體,彼此之間互相傾軋;個人與個人相處,也會感覺「都市叢林」中的生存競爭,往往必須以別人為手段,甚至犧牲別人以成就自己。於是,無情無義的現象成了習以為常的事實。
如果要扭轉這種形勢,只有從倡導簡樸生活著手。調整我們對物質的欲望之後,人生才能依序開展。所謂「依序」,是指一套立體的價值觀,從追求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推進到人我之間的互相尊重,認真講究禮法與情義;行有餘力,再提升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就是朝著無私與至善的目標去努力。這是我國傳統儒家的思想,在今日看來依然貝有說服力。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貴是取得豐富的財物與可觀的權勢,但是大前提是「義」,就是要合法、合體、合宜,不能傷害別人或社會。只有重人勝於重物的人,才願意「仗義疏財」,才能像孔子一樣,在朋友的後事無人料理時,挺身而出說「於我殯。」如果分析物質享受的快樂與人間情義的快樂,我們何去何從7這不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而是基本的價值觀問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探討簡樸生活時,還須一併思考儒家所提供的系統見解,講出一個道理,使它既能順應人性的需要,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三、對己更自在
人的自由必須從消極方面「不受約束」出發,然後尋求自己主動設定的目標。物質欲望所帶來的約束與限制是顯而易見的。當代存在主義提醒我們:「擁有即是被擁有。」佔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同時也被這些東西所佔有。試想,一個人如果有兩部車,那麼他光是照顧這兩部車,就要花費多少精神與力氣呢?
西方提倡簡樸的人,無不同時強調心靈的修持。人的注意力開始由外在轉向內在,每天都有一點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光,可以反省自己一日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對於自己情緒的變化,如喜怒哀樂愛惡懼,可以細細體察,逐漸感受生命增加了厚度與韌性。
如果進而接觸藝術、文學、宗教、哲學,觀賞人類天才的心得與結晶,久而久之解。台灣目前宗教信仰蔚為風氣,顯示人們的心靈要求極高,但是這種要求不能必能變化氣質、陶冶風度,面對自己的任何遭遇,也能從更開闊的角度去口只是靠被動接受,而應該先行準備自己。簡樸是我們回歸心靈的第一步。
四、結 語
資訊社會中,沒有人可以免於媒體的影響,我們要繼續奉行消費主義,還是改弦更張,以主動而負責的態度,考慮實行簡樸生活?答案很清楚。如果我們珍惜唯一的地球,不忍見生態日益劣化,如果我們肯定人間的情義是符合人性的深刻願望,不能再以物代人,而要培養充滿關懷與情義的社會,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的內在世界是值得經營的天地,其中有多采多姿的潛能等待開發,並且保證可以增益生活的樂趣;那麼,我們除了簡樸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立足點。這不僅是個觀念,它還須行動配合才能印證。許多人開始走上這條康莊大道,我們也不妨併肩同行。
簡樸成為世紀末的風尚,這是值得深思的大事。先進國家在經濟繁榮之後,順著消費主義的號角向前奔馳,已經在物質享受方面達到極限了。這是物極必反的自然現象,還是人類心靈的自主抉擇?也許兩者都有,不過,趁此機緣反省簡樸生活的意義,應該可以獲得一些啟發。
表面看來,簡樸是人對物所取的態度。在簡單樸實的原則下,一個人的需要是很有限的。多餘的精神與時間可以用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進而提升自我心靈的品味能力與樂趣。因此,本文將由對物、對人、對己三個角度來說明簡樸的作用。
一、對物不浪費
「用到壞為止。」這是基本觀念。全球性的災難在於環保危機,許多生態問題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命了。專家預測,到西元2020年,如果世人末能全面改變消費主義的生活型態,地球可能淪於「不堪居住」的困境。
所謂消費主義,就是以消費帶動生產,造成經濟活絡的假象,背後則是商業媒體所操縱的龐大利益。它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靠著混淆人們的「需要」與「想要」。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但是想要卻有無窮的空間。譬如,我在看了廣告之後,會欣羨某些名牌的車子、服飾、用品,使平靜的心湖起了漣漪,逐漸捲入欲望的漩渦,認定自己的快樂在於滿足這些「想要」上。
以務實的眼光來看,我們不能等到耗盡地球資源以後,再去圖謀禾來。因此,簡樸是人類的明智選擇。物的存在,是為人所用,如果「逐物而不返」,就成了物的奴隸,既談不上尊嚴,也沒有什麼價值。反之,如果成為物的主人,願意自由支配物質增進人間情義,無疑可以突顯人性光明的一面。
二、對人有情義
現代社會有許多利益團體,彼此之間互相傾軋;個人與個人相處,也會感覺「都市叢林」中的生存競爭,往往必須以別人為手段,甚至犧牲別人以成就自己。於是,無情無義的現象成了習以為常的事實。
如果要扭轉這種形勢,只有從倡導簡樸生活著手。調整我們對物質的欲望之後,人生才能依序開展。所謂「依序」,是指一套立體的價值觀,從追求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推進到人我之間的互相尊重,認真講究禮法與情義;行有餘力,再提升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就是朝著無私與至善的目標去努力。這是我國傳統儒家的思想,在今日看來依然貝有說服力。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貴是取得豐富的財物與可觀的權勢,但是大前提是「義」,就是要合法、合體、合宜,不能傷害別人或社會。只有重人勝於重物的人,才願意「仗義疏財」,才能像孔子一樣,在朋友的後事無人料理時,挺身而出說「於我殯。」如果分析物質享受的快樂與人間情義的快樂,我們何去何從7這不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而是基本的價值觀問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探討簡樸生活時,還須一併思考儒家所提供的系統見解,講出一個道理,使它既能順應人性的需要,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三、對己更自在
人的自由必須從消極方面「不受約束」出發,然後尋求自己主動設定的目標。物質欲望所帶來的約束與限制是顯而易見的。當代存在主義提醒我們:「擁有即是被擁有。」佔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同時也被這些東西所佔有。試想,一個人如果有兩部車,那麼他光是照顧這兩部車,就要花費多少精神與力氣呢?
西方提倡簡樸的人,無不同時強調心靈的修持。人的注意力開始由外在轉向內在,每天都有一點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光,可以反省自己一日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對於自己情緒的變化,如喜怒哀樂愛惡懼,可以細細體察,逐漸感受生命增加了厚度與韌性。
如果進而接觸藝術、文學、宗教、哲學,觀賞人類天才的心得與結晶,久而久之解。台灣目前宗教信仰蔚為風氣,顯示人們的心靈要求極高,但是這種要求不能必能變化氣質、陶冶風度,面對自己的任何遭遇,也能從更開闊的角度去口只是靠被動接受,而應該先行準備自己。簡樸是我們回歸心靈的第一步。
四、結 語
資訊社會中,沒有人可以免於媒體的影響,我們要繼續奉行消費主義,還是改弦更張,以主動而負責的態度,考慮實行簡樸生活?答案很清楚。如果我們珍惜唯一的地球,不忍見生態日益劣化,如果我們肯定人間的情義是符合人性的深刻願望,不能再以物代人,而要培養充滿關懷與情義的社會,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的內在世界是值得經營的天地,其中有多采多姿的潛能等待開發,並且保證可以增益生活的樂趣;那麼,我們除了簡樸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立足點。這不僅是個觀念,它還須行動配合才能印證。許多人開始走上這條康莊大道,我們也不妨併肩同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