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
資訊與網路科技的進步,不但已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及企業的生產模式,同時也影響21世紀各國經濟發展的榮枯。針對這種趨勢,首創於1979年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1996年發表的「知識經濟報告」中,將這種結合科技與知識應用來提升生產力的潮流,定義為「知識經濟」,其後一直受到各國政府及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所謂「知識經濟」,簡單的說,就是有別於工業時代過分重視勞動、土地、資本等有形傳統生產要素的作法,重點在於強調將知識與資訊的創新、擴散和應用,與經濟發展結合,構成支援經濟不斷向上提升的動力。美國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逐步將「知識經濟」的觀念運用在生產要素的革新-從傳統的人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提高到技術升級的層次,再到現階段的知識創新。新經濟是經由新觀念與技術的創造與傳播-由知識中產生新概念,並轉化成消費者需要的商品與服務,以提升生產力與增進財富。這種新知識產生、傳播、應用的過程,就是提升生活水準與經濟成長背後的源頭。正是這種策略讓美國締造了近十年的高成長、低通膨、低失業及高獲利的經濟榮景。
任何一家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的強弱端視該企業在(1)價值(Value)、(2)創新(Innovation)與(3)速度(Speed)等三方面的表現而定。其中所謂「價值」就是指與產品/服務相關人士們(Stakeholder)所重視的競爭優勢。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新概念越來越難有具體的結果。雖然最初所有的概念都是源於個人的創意思考,但是個人的概念必然要經過層層的創新改良,這個過程是由許多研究人員,甚至許多國家共同參與。深受消費者歡迎的Sony 的PS2 (Play Station 2) 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至於「速度」則在此至少有雙層的意義:(i)產品/服務上市的時間(Time to Market)要短。美國矽谷流行著一句話:「速度是上帝,時間是魔鬼」,形容卡位的重要性最為傳神。矽谷有一家名叫康樂周邊設備(Conner Peripherals)的公司,創業第四年的營收即沖到十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副董事長西羅得(Bill Schroeder)說明了捷足先登的道理:「第一人予取予求,第二人仍有零頭可賺,第三人勉強保本,第四人一定賠錢。」也許這種說法過於簡化。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公司嘗到晚一步進入市場的痛苦,而決定不計一切代價縮短開發時間。(ii)另一個意思是敏捷度(Agility),也就是回應外界需求變動的時間。企業經營者們發現,高敏捷度就是快速回應競爭威脅,更易掌握市場變動需要。
「帶動消費者,即是帶動收入」,為了因應如今消費大眾「個人化」的需要的趨勢,以往那種大量生產標準化產品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過去二十年以來,越來越多公司陸續投入消除工廠與辦公室、技術與非技術、白領與藍領之間的界限,創造更有彈性的勞動力,提升生產力的行列。
資訊與網路科技的進步,不但已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及企業的生產模式,同時也影響21世紀各國經濟發展的榮枯。針對這種趨勢,首創於1979年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1996年發表的「知識經濟報告」中,將這種結合科技與知識應用來提升生產力的潮流,定義為「知識經濟」,其後一直受到各國政府及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所謂「知識經濟」,簡單的說,就是有別於工業時代過分重視勞動、土地、資本等有形傳統生產要素的作法,重點在於強調將知識與資訊的創新、擴散和應用,與經濟發展結合,構成支援經濟不斷向上提升的動力。美國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逐步將「知識經濟」的觀念運用在生產要素的革新-從傳統的人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提高到技術升級的層次,再到現階段的知識創新。新經濟是經由新觀念與技術的創造與傳播-由知識中產生新概念,並轉化成消費者需要的商品與服務,以提升生產力與增進財富。這種新知識產生、傳播、應用的過程,就是提升生活水準與經濟成長背後的源頭。正是這種策略讓美國締造了近十年的高成長、低通膨、低失業及高獲利的經濟榮景。
任何一家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的強弱端視該企業在(1)價值(Value)、(2)創新(Innovation)與(3)速度(Speed)等三方面的表現而定。其中所謂「價值」就是指與產品/服務相關人士們(Stakeholder)所重視的競爭優勢。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新概念越來越難有具體的結果。雖然最初所有的概念都是源於個人的創意思考,但是個人的概念必然要經過層層的創新改良,這個過程是由許多研究人員,甚至許多國家共同參與。深受消費者歡迎的Sony 的PS2 (Play Station 2) 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至於「速度」則在此至少有雙層的意義:(i)產品/服務上市的時間(Time to Market)要短。美國矽谷流行著一句話:「速度是上帝,時間是魔鬼」,形容卡位的重要性最為傳神。矽谷有一家名叫康樂周邊設備(Conner Peripherals)的公司,創業第四年的營收即沖到十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副董事長西羅得(Bill Schroeder)說明了捷足先登的道理:「第一人予取予求,第二人仍有零頭可賺,第三人勉強保本,第四人一定賠錢。」也許這種說法過於簡化。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公司嘗到晚一步進入市場的痛苦,而決定不計一切代價縮短開發時間。(ii)另一個意思是敏捷度(Agility),也就是回應外界需求變動的時間。企業經營者們發現,高敏捷度就是快速回應競爭威脅,更易掌握市場變動需要。
「帶動消費者,即是帶動收入」,為了因應如今消費大眾「個人化」的需要的趨勢,以往那種大量生產標準化產品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過去二十年以來,越來越多公司陸續投入消除工廠與辦公室、技術與非技術、白領與藍領之間的界限,創造更有彈性的勞動力,提升生產力的行列。
留言